“為擲金梭織玉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擲金梭織玉衣”全詩
流鶯怪底事來往,為擲金梭織玉衣。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梨花》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梨花》
朝代:宋代
作者:張舜民
青女朝來冷透肌,
殘春小雨更霏微。
流鶯怪底事來往,
為擲金梭織玉衣。
中文譯文:
清晨來臨,青衣女子感受到寒冷貫透肌膚,
殘余的春天,細雨更加微弱。
流鶯詫異地傾聽著底下的動靜,
她為了投擲金梭,織就一件美麗的玉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梨花》描繪了一個清晨的場景,凸顯了春天即將過去的跡象。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一個靜謐而凄美的畫面。
首句“青女朝來冷透肌”,以“青女”來指代早晨的女子,表達了她感受到清晨的寒冷之意。這里的“冷透肌”意味著清晨的寒意已經滲透到她的肌膚深處,強調了春天即將過去的冷意。
第二句“殘春小雨更霏微”,通過“殘春”和“小雨”這兩個形象,詩人描繪了春天即將結束的景象。細雨微弱,似乎在嬌弱地訴說著春天的消逝,給人一種漸行漸遠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流鶯怪底事來往,為擲金梭織玉衣”,以流鶯為代表的小動物成為了詩中的意象。它們對著底下的動靜感到詫異,似乎在紛紛議論。而這位青女則在為了投擲金梭,織就一件美麗的玉衣。這里的金梭和玉衣象征著女子的紡織工作,也可以視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創造力的表達。
整首詩以樸素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表現了春天消逝的感傷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女子的形象,喚起讀者對流逝的時光和美好的思考。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在清新中帶有一絲凄美,給人以思索和感慨的空間。
“為擲金梭織玉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 huā
梨花
qīng nǚ zhāo lái lěng tòu jī, cán chūn xiǎo yǔ gèng fēi wēi.
青女朝來冷透肌,殘春小雨更霏微。
liú yīng guài dǐ shì lái wǎng, wèi zhì jīn suō zhī yù yī.
流鶯怪底事來往,為擲金梭織玉衣。
“為擲金梭織玉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