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尋牧牛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閒尋牧牛客”全詩
我是人間百歲人,今朝卻作嬰兒弄。
堪笑其間有一牛,滿身變白尾猶黑。
想君不是上上根,教人費盡閒心力。
我昔有一牛,其毛元自白。
如今牛已無,欲求不可得。
蓑笠與鞭繩,同時皆棄擲。
身心無住著,冷坐溪邊石。
卻問山中人,閒尋牧牛客。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禪僧福公寄惠牧牛圖答以問牛歌》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禪僧福公寄惠牧牛圖答以問牛歌》是宋代張舜民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訶訶訶,棲巖老法師,
寄我牧牛頌。
我是人間百歲人,
今朝卻作嬰兒弄。
堪笑其間有一牛,
滿身變白尾猶黑。
想君不是上上根,
教人費盡閒心力。
我昔有一牛,
其毛元自白。
如今牛已無,
欲求不可得。
蓑笠與鞭繩,
同時皆棄擲。
身心無住著,
冷坐溪邊石。
卻問山中人,
閒尋牧牛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禪僧福公寄惠牧牛的圖畫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
詩的開頭以重復的詞語“訶訶訶”作為揭示,傳達出禪宗中的呼吸法或口訣,帶有冥想與寧靜的意味。棲巖老法師是指圖畫中的禪師,他把一首牧牛頌寄給作者。作者自稱是一個百歲的普通人,但今天卻感覺自己像個嬰兒一樣,毫無拘束地玩耍。
在牧牛的過程中,作者發現其中有一頭牛的全身都變白了,只有尾巴還是黑色的。這種情景讓作者感到好笑,因為這頭牛的變化不符合常理。作者借此暗示,禪宗修行者不一定是出身高貴或有非凡資質的人,有時候他們可能會費盡心力,卻未必能取得最理想的進展。
接下來,詩詞轉向了作者自身的回憶。作者曾經擁有一頭白色的牛,但現在已經不復存在,無論如何追尋也無法再得到那頭牛。蓑笠和鞭繩是牧牛者經常使用的工具,但現在它們被作者拋棄在一邊。這種放下物質和外在依賴的境界,表明作者已經超越了世俗的束縛。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心境的變化。他的身心都不再停留在任何地方,冷靜地坐在溪邊的石頭上。他向山中的人們發問,尋找那些悠閑地牧牛的人,旨在尋求內心的寧靜和解脫。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禪宗的思想,強調了超脫世俗的境界和人生的無常。通過對牧牛圖的觀察和對個人經歷的回憶,作者探討了人生的變遷與追求內心平靜的關系。
“閒尋牧牛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 sēng fú gōng jì huì mù niú tú dá yǐ wèn niú gē
禪僧福公寄惠牧牛圖答以問牛歌
hē hē hē, qī yán lǎo fǎ shī,
訶訶訶,棲巖老法師,
jì wǒ mù niú sòng.
寄我牧牛頌。
wǒ shì rén jiān bǎi suì rén,
我是人間百歲人,
jīn zhāo què zuò yīng ér nòng.
今朝卻作嬰兒弄。
kān xiào qí jiān yǒu yī niú,
堪笑其間有一牛,
mǎn shēn biàn bái wěi yóu hēi.
滿身變白尾猶黑。
xiǎng jūn bú shì shàng shàng gēn,
想君不是上上根,
jiào rén fèi jǐn xián xīn lì.
教人費盡閒心力。
wǒ xī yǒu yī niú,
我昔有一牛,
qí máo yuán zì bái.
其毛元自白。
rú jīn niú yǐ wú,
如今牛已無,
yù qiú bù kě dé.
欲求不可得。
suō lì yǔ biān shéng,
蓑笠與鞭繩,
tóng shí jiē qì zhì.
同時皆棄擲。
shēn xīn wú zhù zhe,
身心無住著,
lěng zuò xī biān shí.
冷坐溪邊石。
què wèn shān zhōng rén,
卻問山中人,
xián xún mù niú kè.
閒尋牧牛客。
“閒尋牧牛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