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云山入杖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日云山入杖藜”全詩
不妨共踏溪津路,日日云山入杖藜。
分類:
作者簡介(韓元吉)
韓元吉(1118~1187),南宋詞人。字無咎,號南澗。漢族,開封雍邱(今河南開封市)人,一作許昌(今屬河南)人。韓元吉詞多抒發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賀新郎〕"病起情懷惡"等。著有《澗泉集》、《澗泉日記》、《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存詞80余首。
《訪吳元鼎如村五首》韓元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訪吳元鼎如村五首》
朝代:宋代
作者:韓元吉
我住城南君在西,
柴門草長與人齊。
不妨共踏溪津路,
日日云山入杖藜。
中文譯文:
我住在城南,君主住在城西,
柴門前的草長得和人一樣高。
不妨一起走過溪邊的路,
每天都能看到云山,手拄著杖和扶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韓元吉寫給吳元鼎的五首訪問之作。韓元吉是北宋時期的文人,他在此詩中描繪了自己居住在城南,而吳元鼎則居住在城西的情景。
首句"我住城南君在西"表達了詩人和吳元鼎相隔城市的距離,暗示了他們之間的疏離感。接著描述了柴門前的草長得和人一樣高,暗示著居住地的荒涼和草木蔥蘢,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吳元鼎的思念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不妨共踏溪津路,日日云山入杖藜"則傳遞了詩人與吳元鼎相會的愿望。"共踏溪津路"表示詩人希望與吳元鼎一同走過溪水旁的小路,共同分享美好的時光。"日日云山入杖藜"則表達了詩人日復一日地仰望云山,手拄著杖,扶著藜杖,意味著他一直在等待和思念吳元鼎。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吳元鼎的思念之情和對相聚的渴望。通過描繪城南和城西的距離以及柴門前的景象,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景物相融合,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日日云山入杖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g wú yuán dǐng rú cūn wǔ shǒu
訪吳元鼎如村五首
wǒ zhù chéng nán jūn zài xī, zhài mén cǎo zhǎng yú rén qí.
我住城南君在西,柴門草長與人齊。
bù fáng gòng tà xī jīn lù, rì rì yún shān rù zhàng lí.
不妨共踏溪津路,日日云山入杖藜。
“日日云山入杖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