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于注易下工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于注易下工夫”全詩
頓著五花猶不判,卻于注易下工夫。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役誠齋》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役誠齋》是宋代劉過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蓬萊東觀的景觀贊美,以及對文章和學問的敬重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役誠齋
蓬萊東觀是亨衢,
經國文章要鉅儒。
頓著五花猶不判,
卻于注易下工夫。
譯文:
役誠齋,
蓬萊東觀是一條繁忙的街道,
治國的文章需要杰出的儒者。
縱然用心推敲五花文章,
卻在注釋易經上下功夫。
詩意:
這首詩詞以蓬萊東觀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文人墨客的敬仰之情。蓬萊東觀是一個繁華熱鬧的地方,代表了文人學者交流思想、傳承文化的場所。作者強調了文章對于治國的重要性,并贊美了那些在文章上有杰出成就的儒者。此外,詩中還提到了注釋易經的工作,表明作者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對學問的執著追求。
賞析:
《役誠齋》通過對蓬萊東觀和文章學問的描繪,展示了宋代文化繁榮和學者的風采。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文化傳承和知識追求的崇敬之情。蓬萊東觀象征著文化的交流和繁榮,文章和學問則代表了社會進步和國家治理的重要元素。通過對五花文章和注釋易經的提及,詩詞突出了學者們勤奮鉆研、扎實工作的形象。整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知識的推崇和對學問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于文化教育的重視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卻于注易下工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chéng zhāi
役誠齋
péng lái dōng guān shì hēng qú, jīng guó wén zhāng yào jù rú.
蓬萊東觀是亨衢,經國文章要鉅儒。
dùn zhe wǔ huā yóu bù pàn, què yú zhù yì xià gōng fū.
頓著五花猶不判,卻于注易下工夫。
“卻于注易下工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