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圖鳳歷謳歌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皇圖鳳歷謳歌裹”全詩
絕塞風煙連魏闕,千官戎服立朝班。
皇圖鳳歷謳歌裹,紫色蛙聲倔強間。
露布更傳原上捷,王師早晚下潼關。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書事》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事》是宋代劉子翚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三年玉帛走稽山,
萬騎凌江稍北還。
絕塞風煙連魏闕,
千官戎服立朝班。
皇圖鳳歷謳歌裹,
紫色蛙聲倔強間。
露布更傳原上捷,
王師早晚下潼關。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壯麗的畫面,展現了一個戰爭時期的景象。詩中沒有明確提及具體的事件或背景,而是通過描繪軍隊的行進和朝廷的盛況,表達了作者對戰爭時期的追思和思考。
詩詞以"三年玉帛走稽山"開頭,暗示了長期的征戰和輾轉。"萬騎凌江稍北還"表達了大軍越過江河向北方歸來的景象,顯示了軍隊的威武和氣勢。
"絕塞風煙連魏闕,千官戎服立朝班"這兩句描繪了烽火連綿的邊塞景象和官員們身著戎裝列隊參加朝會的場景。這里的"絕塞風煙"形容了邊塞地區的荒涼和戰爭的殘酷,"連魏闕"則暗示了國家的邊境受到侵擾。"千官戎服立朝班"則展現了朝廷的莊嚴和統治的正常運行。
"皇圖鳳歷謳歌裹,紫色蛙聲倔強間"這兩句表達了朝廷的歡慶和繁榮。"皇圖鳳歷謳歌裹"意味著帝王的功績和帝國的繁榮被詩歌贊美所包圍。"紫色蛙聲"則暗示了宮廷的安寧和富足,因為紫色被視為吉祥和貴族的象征。
"露布更傳原上捷,王師早晚下潼關"這兩句表達了軍情的傳遞和戰爭的持續。"露布更傳原上捷"意味著勝利的消息通過快馬傳遞到前線,增強了士兵們的士氣。"王師早晚下潼關"則預示著軍隊即將進軍的方向,潼關是一個重要的關隘,也象征著戰爭的延續。
整首詩詞通過對軍隊行軍、朝廷盛況和戰爭氛圍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戰爭時期的思考和追憶。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感受,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國家命運和歷史進程的關注。
“皇圖鳳歷謳歌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shì
書事
sān nián yù bó zǒu jī shān, wàn qí líng jiāng shāo běi hái.
三年玉帛走稽山,萬騎凌江稍北還。
jué sāi fēng yān lián wèi quē, qiān guān róng fú lì cháo bān.
絕塞風煙連魏闕,千官戎服立朝班。
huáng tú fèng lì ōu gē guǒ, zǐ sè wā shēng jué jiàng jiān.
皇圖鳳歷謳歌裹,紫色蛙聲倔強間。
lù bù gèng chuán yuán shàng jié, wáng shī zǎo wǎn xià tóng guān.
露布更傳原上捷,王師早晚下潼關。
“皇圖鳳歷謳歌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