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照當時步輦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照當時步輦歸”全詩
凄涼但有支頭月,曾照當時步輦歸。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汴京紀事二十首 其十二》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汴京紀事二十首 其十二》是宋代劉子翚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萬炬銀花錦繡圍,
景龍門外軟紅飛。
凄涼但有支頭月,
曾照當時步輦歸。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汴京(今天的開封)的景色和氛圍。詩人以煙花燦爛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他對于京城的懷念和回憶。盡管現在的景色蕭瑟凄涼,但仍有一輪殘月照亮了他當年步行返回宮廷的路途。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煙花絢爛的景象,展現了汴京昔日的繁華和盛況。"萬炬銀花錦繡圍"一句,形容了煙花如同銀色花朵一般絢爛輝煌,營造出繁忙熱鬧的氛圍。"景龍門外軟紅飛"這句描述了煙花的柔軟和紅色的飛舞,給人一種浪漫而熱烈的感覺。
然而,在這美景之下,詩人卻感嘆現在的凄涼。"凄涼但有支頭月",表達了他對現實的感嘆和失望。然而,"支頭月"的出現,為整首詩詞增添了一絲希望的光線。這輪殘月曾經照亮過詩人當年步行歸來的路途,也讓他保持著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和思念。
整首詩詞通過煙花和殘月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曾經輝煌的汴京的懷念之情。它喚起了讀者對于過去時光的回憶和對于歷史變遷的思考。詩人通過對景色的描繪,傳達了對于繁華和消逝的感慨,以及對于歲月流轉的深切體驗。
“曾照當時步輦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àn jīng jì shì èr shí shǒu qí shí èr
汴京紀事二十首 其十二
wàn jù yín huā jǐn xiù wéi, jǐng lóng mén wài ruǎn hóng fēi.
萬炬銀花錦繡圍,景龍門外軟紅飛。
qī liáng dàn yǒu zhī tóu yuè, céng zhào dāng shí bù niǎn guī.
凄涼但有支頭月,曾照當時步輦歸。
“曾照當時步輦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