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界若聞聲外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耳界若聞聲外意”全詩
耳界若聞聲外意,不須撾擊也鏗然。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清泉亨老寄鼓枕二首》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清泉亨老寄鼓枕二首》是宋代劉子翚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鼓枕的特點和魅力,展現了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清泉亨老寄鼓枕二首
團團鼓枕樣新傳,
竹簟繩床得飽眠。
耳界若聞聲外意,
不須撾擊也鏗然。
詩詞中描述了一種叫做“鼓枕”的東西,這個枕頭像鼓一樣圓團,非常新奇。作者用它來代替普通的枕頭,因為它能帶給他充實的睡眠。當他靠在這個鼓枕上時,仿佛能聽到來自外面的聲音,這種感覺不需要敲打,但卻很清脆響亮。
這首詩詞借用了鼓枕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于這個獨特枕頭的喜愛和贊賞之情。鼓枕給他帶來了舒適的睡眠,讓他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時,詩詞也包含了一種隱喻的意味,通過描述耳界仿佛能聽到聲音的感覺,表達了作者對于鼓枕所帶來的愉悅和滿足。
這首詩詞的賞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于細節的關注和獨特的感知能力。他通過描繪鼓枕的形狀和特點,為讀者營造了一種獨特的視覺感受。同時,他通過描述自己使用鼓枕時的感覺和體驗,將讀者帶入了作者的內心世界。詩詞中的隱喻手法也增加了詩意的層次,使得這首詩詞更加深入人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獨特而生動的形象描繪了鼓枕的魅力,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于鼓枕的喜愛和贊賞之情。這首詩詞既展示了作者對細節的關注,又傳達了他對舒適睡眠的追求和渴望。它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讓讀者能夠共鳴并體會到作者的感受。
“耳界若聞聲外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quán hēng lǎo jì gǔ zhěn èr shǒu
清泉亨老寄鼓枕二首
tuán tuán gǔ zhěn yàng xīn chuán, zhú diàn shéng chuáng dé bǎo mián.
團團鼓枕樣新傳,竹簟繩床得飽眠。
ěr jiè ruò wén shēng wài yì, bù xū wō jī yě kēng rán.
耳界若聞聲外意,不須撾擊也鏗然。
“耳界若聞聲外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