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空不受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空不受塵”全詩
只看波底月,便是謫仙人。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采石》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采石》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夜晚停船在青山下的場景。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以及對詩人自由心靈的向往。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夜晚停船在青山下,
江水宛如空無塵。
只看到月亮映波底,
仿佛遇到了謫仙人。
詩詞的詩意是,夜晚,詩人停船在青山下,遠離塵囂的喧囂和繁雜,感受大自然的寧靜。江水在靜謐的夜色中流淌,清澈無塵,宛如一面明鏡。詩人只需要凝望江水的波底,就能看到倒映著的明月,仿佛與仙人相遇般的美妙景象。通過這種描繪,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追求超脫塵世紛擾的向往。
這首詩詞的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首先,詩詞以夜晚的靜謐景象為背景,通過青山和江水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的美麗與寧靜。這種對大自然的贊美,體現了宋代文人對山水的熱愛和追求。
其次,詩人通過“江空不受塵”這一形象的表達,暗示了詩人內心的純凈和超脫。江水無塵,象征著詩人希望自己的心靈也能超脫塵世的瑣碎和煩惱,追求一種寧靜和清凈的境界。
最后,詩人借助“波底月”和“謫仙人”這兩個意象,給人以詩意的遐想和聯想。波底倒映的明月,不僅是一種美麗的景觀,更寓意著詩人內心深處的追求和渴望。而“謫仙人”則是對自由和超脫的向往,詩人將自己比作謫仙,表達了對于超越塵世煩惱的渴望。
總之,汪元量的《采石》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抒發了對自然的熱愛以及詩人內心追求超脫塵世的向往之情。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自由、清凈和高遠境界的追逐,給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間。
“江空不受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ǎi shí
采石
yè pō qīng shān xià, jiāng kōng bù shòu chén.
夜泊青山下,江空不受塵。
zhǐ kàn bō dǐ yuè, biàn shì zhé xiān rén.
只看波底月,便是謫仙人。
“江空不受塵”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