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山中住洛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住山中住洛中”全詩
緣何坐所添丁慘,不住山中住洛中。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盧仝煎茶圖》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盧仝煎茶圖》是明代文人唐寅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煎茶為題材,通過描繪一個身穿襤褸衣袍的禿頭老人煎茶的場景,展現了作者深邃的詩意。
詩詞中的禿翁象征了千載經綸的智慧和滄桑,他雖然身份卑微,但卻能通過煎茶的過程展示自己的才情。王公們無不仰慕他高尚的風范,這表達了作者對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崇高追求。
然而,詩詞中出現了一個疑問:為什么這位禿翁選擇留在洛陽而不去山中隱居?這是詩詞的一處悲涼之處。也許是因為生計所迫,他不得不留在洛陽,從而增添了他的丁憂和苦難。這種矛盾的境遇使得詩詞在崇高與悲涼之間產生了沖突。
整首詩詞展示了作者對智慧、高風亮節以及生活的苦難與現實之間的思考。同時,通過對煎茶的描繪,唐寅巧妙地將生活瑣碎與詩意相結合,展現了他對人生的獨特見解。
這首詩詞以簡約的語言傳達了豐富的意境,通過對智慧、人格塑造和生活困境的思考,引發讀者對于人生的思索和共鳴。它是一首具有深刻內涵的詩詞作品,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欣賞。
“不住山中住洛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ú tóng jiān chá tú
盧仝煎茶圖
qiān zǎi jīng lún yī tū wēng, wáng gōng shuí bù yǎng gāo fēng.
千載經綸一禿翁,王公誰不仰高風。
yuán hé zuò suǒ tiān dīng cǎn, bú zhù shān zhōng zhù luò zhōng.
緣何坐所添丁慘,不住山中住洛中。
“不住山中住洛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