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安知非濫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顏色安知非濫竽”全詩
精神不是能玄會,顏色安知非濫竽。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版筑求賢圖》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版筑求賢圖》
朝代:明代
作者:唐寅
中文譯文:
圣主求賢按畫圖,
頃將天秩界胥徙。
精神不是能玄會,
顏色安知非濫竽。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幅名為《求賢圖》的畫作,畫作的主題是圣明君主尋求賢才。在畫中,天地秩序已經重新安排,各種不合格的人被逐出。然而,唐寅通過這首詩表達了他對這幅畫的獨特看法。他認為,單憑外表和儀態無法判斷一個人的內在素質和才能。精神和品德的高尚不是憑借外貌和外在表現就能真正領悟和體驗的。因此,他反問說,憑什么我們能夠確定一個人不是濫竽之才呢?
賞析:
《版筑求賢圖》是唐寅對當時社會風氣和人們對才能的評判標準提出質疑的作品。他認為,單純追求外在的容貌和表現,并將其作為評判一個人是否優秀的標準是片面和不公正的。唐寅希望人們能夠更加注重個體的內在素質,更加理性地認識和評價人才。他通過這首詩向讀者傳遞了一個重要的思想:不能僅僅以貌取人,而應該更加注重人的內在品質和才能。
這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唐寅通過對畫作的描述和自己的獨到見解,表達了對社會評價體系的批判和對內在價值的呼喚。這首詩不僅反映了明代社會的現實問題,也具有普遍的人性思考和價值觀的啟示。
“顏色安知非濫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ǎn zhù qiú xián tú
版筑求賢圖
shèng zhǔ qiú xián àn huà tú, qǐng jiāng tiān zhì jiè xū xǐ.
圣主求賢按畫圖,頃將天秩界胥徙。
jīng shén bú shì néng xuán huì, yán sè ān zhī fēi làn yú.
精神不是能玄會,顏色安知非濫竽。
“顏色安知非濫竽”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