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瀉澗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河瀉澗中”全詩
潭月漾山足,天河瀉澗中。
杉松寒似雨,猿鳥夕驚風。
獨臥不成寢,蒼然想謝公。
分類:
作者簡介(丘丹)

丘丹(約公元780年前后在世)字不詳,唐(618-907)丘為弟,蘇州嘉興(今浙江嘉興市南)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德宗建中初前后在世。初為諸暨令。歷檢校尚書戶部員外郎,兼侍御史。貞元初,隱臨平山。與韋應物(737-約789)、鮑防、呂渭諸牧守往還。貞元十一年(795),戶部員外郎丘上卿為碑記德焉。丹所作詩,今所見者為全唐詩錄存之十一首。
《秋夕宿石門館》丘丹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夕宿石門館》是唐代丘丹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暝從石門宿,搖落四巖空。
潭月漾山足,天河瀉澗中。
杉松寒似雨,猿鳥夕驚風。
獨臥不成寢,蒼然想謝公。
詩意:
這是一首描寫秋夕夜晚臨宿在石門館的詩詞。作者在這個寧靜的夜晚,目睹了大自然的美景和動人的景象,同時也體會到了內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賞析:
詩詞以秋夕夜晚的宿營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感受,展現了丘丹對大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首聯"暝從石門宿,搖落四巖空"描繪了作者夜晚到達石門館的情景。"暝從"表示日暮時分,"石門"是指石制的門闕,"宿"表示在此過夜。"搖落四巖空"形象地描繪了秋天樹葉搖曳飄落的景象,空曠的四周巖石無人,給人一種寂靜和荒涼之感。
次聯"潭月漾山足,天河瀉澗中"描繪了夜晚的湖泊和星空。"潭月漾山足"形容湖水中的月光倒映在山腳下,給人一種幽靜的美感。"天河瀉澗中"描繪了銀河流淌在峽谷之間的壯麗景象,展現了大自然的宏偉和壯麗。
再聯"杉松寒似雨,猿鳥夕驚風"描繪了寒意漸濃的秋天和夜晚的動蕩。"杉松寒似雨"形容寒風吹過松樹的聲音,給人一種凄涼和冷寂之感。"猿鳥夕驚風"則描繪了猿猴和鳥類在夜晚受到風的驚擾,反映了大自然的變幻和不安。
末聯"獨臥不成寢,蒼然想謝公"表達了作者在這個夜晚的思緒和情感。"獨臥不成寢"表明作者無法入眠,內心的孤寂和憂思彌漫。"蒼然想謝公"則暗示作者在夜晚思念謝公,可能是指思念已故的朋友、恩師或親人,增加了詩詞的情感厚度。
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內心情感的描繪,丘丹將讀者帶入了一個靜謐而思索的境界,感悟了大自然的壯美和人生的無常。這首詩詞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唐代詩人獨特的審美觀和詩歌才華。
“天河瀉澗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xī sù shí mén guǎn
秋夕宿石門館
míng cóng shí mén sù, yáo luò sì yán kōng.
暝從石門宿,搖落四巖空。
tán yuè yàng shān zú, tiān hé xiè jiàn zhōng.
潭月漾山足,天河瀉澗中。
shān sōng hán shì yǔ, yuán niǎo xī jīng fēng.
杉松寒似雨,猿鳥夕驚風。
dú wò bù chéng qǐn, cāng rán xiǎng xiè gōng.
獨臥不成寢,蒼然想謝公。
“天河瀉澗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