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只有候潮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邊只有候潮魚”全詩
明日潮來人不見,江邊只有候潮魚。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十八日潮》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八日潮》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作品,描繪了海潮涌動的壯麗景象。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千槌擊鼓萬人呼,
一抹濤頭百尺余。
明日潮來人不見,
江邊只有候潮魚。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十八日的海潮景象,以生動的形象展示了潮水的浩大和壯美。詩人描述了人們激動地擊鼓呼喊的場景,形容潮頭高聳的景象。然而,詩人也暗示了潮水的瞬息萬變,明天再來時,人們可能無法再見到同樣的景象,只有江邊的漁民等待著潮水的到來,他們只能看到等待潮水的魚兒。
賞析:
《十八日潮》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形象的對比,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觀和人類的渺小。詩人使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如千槌擊鼓、萬人呼喊的描寫,使讀者仿佛能夠感受到潮水的聲勢和人們的興奮。同時,詩人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明日潮來人不見的表達,展示了時間的流轉和事物的變幻無常。最后,詩人以江邊候潮的漁民和魚兒作為結尾,暗示了人類對自然的敬畏和依賴,以及生命的脆弱與短暫。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將自然景觀與人情世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給人以深深的思考與感悟。
“江邊只有候潮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bā rì cháo
十八日潮
qiān chuí jī gǔ wàn rén hū, yī mǒ tāo tóu bǎi chǐ yú.
千槌擊鼓萬人呼,一抹濤頭百尺余。
míng rì cháo lái rén bú jiàn, jiāng biān zhǐ yǒu hòu cháo yú.
明日潮來人不見,江邊只有候潮魚。
“江邊只有候潮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