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愧無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他日愧無傳”全詩
吾生能幾日,此地費三年。
叢竹防供爨,池魚已割鮮。
拙勤終不補,他日愧無傳。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離潁》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離潁》是宋代陳師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河市千人聚,寒江百丈牽。
吾生能幾日,此地費三年。
叢竹防供爨,池魚已割鮮。
拙勤終不補,他日愧無傳。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河市的景象,人們聚集在這里,寒冷的江水流經百丈之遠。詩人在此地度過了三年時光,思考著自己的生命能有多少日子。他在這里為了生計費盡了三年的辛勞。叢竹被砍伐供人燒火取暖,池塘里的魚也被捕撈出來作為餐食。詩人自稱勤奮卻始終未能得到補償,他擔心自己的詩文將來會無人傳頌,因而感到愧疚。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具體的場景,將詩人的生活與環境相結合,傳達出一種深沉的思考和憂慮之情。通過描寫河市的繁忙景象和寒冷的江水,詩人展示了生活的艱辛和時光的流逝。他在這里度過了三年的時光,為了生計不斷努力,但最終卻未能得到應有的回報。詩人借叢竹被砍伐和池魚被割取來表達了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損失的觀察和憂慮。
詩人在最后兩句表達了對自己詩文未能傳頌的擔憂和愧疚之情。他認為自己的努力和才華未能得到應有的認可和傳承,對此感到遺憾和自責。整首詩以簡潔的詞語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掙扎和思考,透過詩人的視角,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生活和自身價值的思考和反思。
這首詩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生活與時光的感慨和自身價值的拷問,展現出一種深沉而憂郁的情感。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真摯的表達,讓讀者對生活的滄桑和自身的存在感產生共鳴,使人在欣賞之余也能深思。
“他日愧無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 yǐng
離潁
hé shì qiān rén jù, hán jiāng bǎi zhàng qiān.
河市千人聚,寒江百丈牽。
wú shēng néng jǐ rì, cǐ dì fèi sān nián.
吾生能幾日,此地費三年。
cóng zhú fáng gōng cuàn, chí yú yǐ gē xiān.
叢竹防供爨,池魚已割鮮。
zhuō qín zhōng bù bǔ, tā rì kuì wú chuán.
拙勤終不補,他日愧無傳。
“他日愧無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