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童具燈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呼童具燈燭”全詩
半規入嵐霧,平疇愈新綠。
時有牧歸牛,一備過山曲。
吾廬附幽深,四面蔭修竹。
垂云下林梢,驚鳥目爭宿。
夜色迫書卷,呼童具燈燭。
分類:
《晚村》鄭剛中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村》是宋代鄭剛中的一首詩詞,描繪了夏日暮晚村莊的景色和生活場景。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晚霞褪盡暑雨過,溪水翻涌如玉流。半山蒙上云霧薄,平疇更顯新綠秀。時常有牧童歸家牛,走過山坡奏山曲。我的小屋依附幽深之處,四周蔭庇著修竹。云朵低垂林梢上,驚鳥爭相找棲處。夜幕降臨,書卷的字跡變得模糊,我呼喚著仆童,點起燈燭。
詩詞以夏日暮晚的村莊為背景,通過描繪景色和生活場景,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首句描述了暑雨過后的晚霞褪盡,暗示著天空已經放晴。接著,描繪了溪水翻涌的景象,形容得宛如流動的玉石,給人一種清新、活潑的感覺。下一句通過描述云霧蒙蒙的山景,與平坦的田野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山水的秀麗和田野的生機。牧童歸家牛的描寫,使田園生活的氛圍更加濃厚。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自己的居所來襯托整個景象。小屋依附在幽深的地方,四周綠竹成蔭,給人以清涼、寧靜的感受。云朵低垂在林梢上,鳥兒紛紛找尋棲息之地,形成一幅和諧的畫面。最后兩句描繪了夜幕降臨時的景象,書卷的字跡難以辨認,詩人呼喚仆童為自己點亮燈燭,營造出一種溫馨的氛圍。
整首詩詞以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夏日暮晚的鄉村景色和生活場景,展現了自然的美麗和人文的溫暖。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生活細節的描繪,使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諧與寧靜,以及人們與自然的親近和共生。同時,詩詞中運用了一些對比手法,如山水與平疇、云霧與新綠的對比,以及夜色與燈燭的對比,使詩詞更加生動有趣。整體而言,《晚村》通過描繪夏日暮晚的景色和生活場景,表達了對自然和家園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呼童具燈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cūn
晚村
shǔ yǔ jì yú fēi, fān gōu shuǐ míng yù.
暑雨霽馀飛,翻溝水鳴玉。
bàn guī rù lán wù, píng chóu yù xīn lǜ.
半規入嵐霧,平疇愈新綠。
shí yǒu mù guī niú, yī bèi guò shān qǔ.
時有牧歸牛,一備過山曲。
wú lú fù yōu shēn, sì miàn yīn xiū zhú.
吾廬附幽深,四面蔭修竹。
chuí yún xià lín shāo, jīng niǎo mù zhēng sù.
垂云下林梢,驚鳥目爭宿。
yè sè pò shū juàn, hū tóng jù dēng zhú.
夜色迫書卷,呼童具燈燭。
“呼童具燈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