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事于人卻有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事于人卻有期”全詩
怯雨垂蕉全披靡,受風疏葦強扶持。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和學士秋懷一十五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學士秋懷一十五首》是李彌遜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厚顏衰暑未甘衰,
秋事于人卻有期。
怯雨垂蕉全披靡,
受風疏葦強扶持。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思考和感悟。作者堅持認為,盡管盛夏已經過去,但炎熱的天氣仍未減弱。然而,秋天的到來在人們的心中已經有了期待。詩詞描繪了雨水灑落在垂垂老去的芭蕉上,使其凋謝不堪,而風吹拂時,脆弱的蘆葦也能夠勉強支撐。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期待和對生命的感悟。作者以自然界的景象來映襯自己的情感,將自然界的變化與人生的起伏相結合。在這首詩詞中,厚顏、衰暑、秋事、怯雨、垂蕉、披靡、受風、疏葦等詞語都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詩詞開篇以"厚顏衰暑未甘衰"來形容作者對炎熱天氣的感受,顯示出作者對夏天的不滿和期待秋天的心情。接著,"秋事于人卻有期"表明盡管夏天還未過去,但人們內心已經開始期待秋天的來臨,秋天即將帶來新的變化和希望。
詩詞的后兩句通過描繪雨水滋潤下的芭蕉和風吹拂下的蘆葦,展現了生命的堅韌和適應能力。垂蕉全披靡,受風疏葦強扶持,表達了即使在衰老和脆弱的狀態下,仍有一份頑強的生命力。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載體,通過對芭蕉和蘆葦的描繪,折射出人生的喜怒哀樂。作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和感悟,表達了對秋天的期待、對逆境中生命力的謳歌,以及對人生的深邃思考。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傳遞了作者對秋天的思緒和對生命的理解,引發讀者對于變化、堅持和生命意義的思考。
“秋事于人卻有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ué shì qiū huái yī shí wǔ shǒu
和學士秋懷一十五首
hòu yán shuāi shǔ wèi gān shuāi, qiū shì yú rén què yǒu qī.
厚顏衰暑未甘衰,秋事于人卻有期。
qiè yǔ chuí jiāo quán pī mǐ, shòu fēng shū wěi qiáng fú chí.
怯雨垂蕉全披靡,受風疏葦強扶持。
“秋事于人卻有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