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聞馬祖今非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聞馬祖今非佛”全詩
自聞馬祖今非佛,不似潛夫但著書。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郎中弟見寄》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郎中弟見寄》是宋代詩人李彌遜的作品。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季子論才到履絇,
十年不調可憐渠。
自聞馬祖今非佛,
不似潛夫但著書。
詩意:
這首詩以李彌遜的弟弟郎中為寫作對象,表達了對他的思念和對他求學之路的關切。詩人稱贊弟弟季子聰明才智出眾,但他已經十年未能得到官職的調遣,這讓詩人感到十分可憐。他聽說馬祖已經不再作為佛教大師,而是以著書立身,這與他的弟弟季子有所不同,因為他對弟弟希望能夠在官場上有所作為。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弟弟的關切和對官場的思考。詩人對弟弟的才華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表示對他長期未能得到官職的調遣感到遺憾和可憐。詩中的"履絇"指的是官職,表示詩人希望弟弟能夠早日獲得官職,施展他的才華。接著,詩人提到了馬祖,他是一個佛教大師,但現在已經不再從事佛教修行,而是專注于著書立命。通過這個對比,詩人表達了他對弟弟的期望,希望他能夠像馬祖一樣,通過著書立身,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成就。
整首詩通過對弟弟和馬祖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官場和個人追求的思考。詩人希望弟弟能夠在官場上有所作為,但也認識到官場并非唯一的出路,著書立身也是一種追求自我的方式。這首詩以簡潔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展現了宋代士人對官場和個人發展的矛盾與思索。
“自聞馬祖今非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áng zhōng dì jiàn jì
次韻郎中弟見寄
jì zǐ lùn cái dào lǚ qú, shí nián bù tiáo kě lián qú.
季子論才到履絇,十年不調可憐渠。
zì wén mǎ zǔ jīn fēi fú, bù shì qián fū dàn zhù shū.
自聞馬祖今非佛,不似潛夫但著書。
“自聞馬祖今非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