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說東堂今有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聞說東堂今有待”全詩
聞說東堂今有待,飛鳴何處及春風。
分類: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戲贈韓二秀才》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戲贈韓二秀才》是唐代武元衡創作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名號折桂年紀輕,
為文命運心苦傷。
聽聞東堂今有待,
能否飛鳴及春風。
詩意:
這首詩是武元衡用戲謔的方式向韓二秀才嘲笑。詩中描述了韓二秀才名聲超越同齡人,但才華卻未能得到廣泛認可。武元衡聽說韓二秀才在朝廷里有待,他希望韓二秀才能夠在政治上有所表現,獲得成功。
賞析:
這首詩是以輕松幽默的口吻寫成的戲謔之作。通過用詩意揶揄的方式,武元衡讓人們對韓二秀才的命運和前途充滿了好奇和期待。這首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將韓二秀才的名聲與未能得到認可的才華進行對比,以突出他在文壇上的不幸命運。同時,描述了韓二秀才對于在政治上取得成就的渴望。整首詩字數精煉,表現出了作者的機智和調侃之意。整體上,這首詩頗具諷刺意味,同時又展現了唐代儒雅的風采。
“聞說東堂今有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zèng hán èr xiù cái
戲贈韓二秀才
míng gāo zhé guì fāng nián shào, xīn kǔ wéi wén mìng wèi tōng.
名高折桂方年少,心苦為文命未通。
wén shuō dōng táng jīn yǒu dài, fēi míng hé chǔ jí chūn fēng.
聞說東堂今有待,飛鳴何處及春風。
“聞說東堂今有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