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蹴踏胡塵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行知蹴踏胡塵靜”全詩
行知蹴踏胡塵靜,十萬吞江午飲時。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宮詞三十三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宮詞三十三首》是宋代曹勛的詩作,描繪了護衛圣上的儀仗隊伍的壯麗場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護圣軍容簇仗齊,
云屯甲馬耀春曦。
行知蹴踏胡塵靜,
十萬吞江午飲時。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護衛圣上的軍容隊伍整齊肅立的景象,他們的盔甲和戰馬散發出耀眼的光芒,猶如春日的旭日照耀下的云層。行進的隊伍行動有序,腳步踏在胡人的塵土上,將塵埃靜置。當這支隊伍抵達江畔時,他們的人數多如十萬,一同舉杯暢飲。
賞析:
這首詩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護衛圣上隊伍的雄壯景象。詩中運用了生動的形象詞語,如“云屯甲馬”和“耀春曦”,形容隊伍的規模和威嚴。作者通過描述隊伍的行進方式,以及他們踏在塵土上所產生的靜謐氛圍,突出了隊伍的紀律性和威武形象。最后,作者以“十萬吞江午飲時”作為詩的結尾,表達了隊伍的龐大規模和壯麗場面。
整首詩以飽滿的詩意展現了壯麗的軍容景象,同時也凸顯了宋代社會對軍隊的重視和崇敬。通過對隊伍的描繪,詩人成功地表達了對軍隊的贊美和敬意,展現了宋代社會的安定和繁榮。這首詩以其雄渾的氣勢和獨特的描寫手法,成為了宋代壯麗詩歌的典范之作。
“行知蹴踏胡塵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ōng cí sān shí sān shǒu
宮詞三十三首
hù shèng jūn róng cù zhàng qí, yún tún jiǎ mǎ yào chūn xī.
護圣軍容簇仗齊,云屯甲馬耀春曦。
xíng zhī cù tà hú chén jìng, shí wàn tūn jiāng wǔ yǐn shí.
行知蹴踏胡塵靜,十萬吞江午飲時。
“行知蹴踏胡塵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