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名傳不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聲名傳不朽”全詩
曾未見縣令,有若淵明儔。
稍屈便引去,高致更風流。
醉臥衡門下,曾無寒餓憂。
獨抱千金璧,未許人輕酬。
聲名傳不朽,千古仰前修。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和陶詠貧士七首》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陶詠貧士七首》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入仕已四紀,把麾還六州。
曾未見縣令,有若淵明儔。
稍屈便引去,高致更風流。
醉臥衡門下,曾無寒餓憂。
獨抱千金璧,未許人輕酬。
聲名傳不朽,千古仰前修。
詩意:
這首詩是作者吳芾和陶詠貧士七首合作的作品,表達了對貧困士人的贊揚和敬意。詩中描繪了一個貧窮但不失志向和人格尊嚴的士人形象,他雖然沒有擔任過縣令這樣的高職位,但卻有著與淵明相當的人才和品德。他在屈就于現實的同時依然保持高尚的情操和風流的氣質,不受寒餓之苦困擾,醉臥在衡門下,心境自若。他獨自抱著千金之寶,但并不輕易接受他人的輕浮報酬。他的聲名將流傳千古,被后人仰慕和效法。
賞析:
這首詩以寫實的方式描繪了一個貧困士人的形象,通過對他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這樣一位貧士的欽佩和景仰之情。詩中用詞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士人的處世態度和精神風貌的描寫,展示了一種追求高尚情操和人格尊嚴的精神境界。詩中的"淵明"指的是古代著名的學者、政治家陶淵明,將其作為比擬對象,顯示了這位貧士在學問和品德上的卓越之處。
整首詩流暢自然,通過對貧士的形象描寫,傳達了作者對貧困士人在逆境中保持高尚品格和追求卓越的敬佩之情。它表達了對人性的贊美,強調了在物質貧乏的情況下,人們仍然可以追求自身的價值和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通過詩中的對比,反映出貧窮并不一定意味著精神貧乏,而是取決于個人的追求和內心的境界。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高尚人格的推崇,對精神追求的肯定,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聲名傳不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yǒng pín shì qī shǒu
和陶詠貧士七首
rù shì yǐ sì jì, bǎ huī hái liù zhōu.
入仕已四紀,把麾還六州。
céng wèi jiàn xiàn lìng, yǒu ruò yuān míng chóu.
曾未見縣令,有若淵明儔。
shāo qū biàn yǐn qù, gāo zhì gèng fēng liú.
稍屈便引去,高致更風流。
zuì wò héng mén xià, céng wú hán è yōu.
醉臥衡門下,曾無寒餓憂。
dú bào qiān jīn bì, wèi xǔ rén qīng chóu.
獨抱千金璧,未許人輕酬。
shēng míng chuán bù xiǔ, qiān gǔ yǎng qián xiū.
聲名傳不朽,千古仰前修。
“聲名傳不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