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和自可消群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致和自可消群沴”全詩
致和自可消群沴,小試猶煩活國醫。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壽湖南汪倉十首》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壽湖南汪倉十首》是宋代廖行之所作的一組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饑腹那堪癘鬼欺,
萬金良藥起沈羸。
致和自可消群沴,
小試猶煩活國醫。
中文譯文:
饑餓的胃,怎能容忍那些癘疫的鬼怪欺凌,
即使花費萬金也要尋找良藥來恢復健康。
只要和諧團結,便能消除危害,
即使是一次小小的嘗試也要麻煩活著的國醫。
詩意和賞析:
《壽湖南汪倉十首》這組詩詞寫的是對醫學的贊美和對疫病的思考。詩人廖行之以生動的形象和婉約的語言,表達了對饑餓和疫病的痛苦和無奈,以及對醫學的希望和敬佩。
詩的第一句"饑腹那堪癘鬼欺"描繪了人們在饑餓時容易受到疫病的侵襲,將疫病比喻為可怕的鬼怪欺凌人們的身體。第二句"萬金良藥起沈羸"表達了人們為了恢復健康而不惜花費巨資尋找有效的良藥,希望通過藥物來治愈疾病,擺脫衰弱的狀態。
接下來的兩句"致和自可消群沴,小試猶煩活國醫"表達了通過團結合作和共同努力,可以消除疫病的危害。詩人表示,即使是一次小小的嘗試,也會給醫生帶來麻煩,但他們仍然堅守在崗位上,竭盡所能地拯救生命。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醫學救治和抗擊疫病的期望和贊美。詩人通過對饑餓和疫病的描繪,體現了人們對健康的渴望和對醫者的敬意,同時也傳遞了對團結和努力的呼喚,展現了人們面對困難時的堅韌和勇氣。
“致和自可消群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òu hú nán wāng cāng shí shǒu
壽湖南汪倉十首
jī fù nà kān lì guǐ qī, wàn jīn liáng yào qǐ shěn léi.
饑腹那堪癘鬼欺,萬金良藥起沈羸。
zhì hé zì kě xiāo qún lì, xiǎo shì yóu fán huó guó yī.
致和自可消群沴,小試猶煩活國醫。
“致和自可消群沴”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