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尺嫌于筆下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繩尺嫌于筆下論”全詩
翰墨了知無異道,丹青今復見諸孫。
規模要自胸中具,繩尺嫌于筆下論。
太息藝成頭已白,誰能持使獻金門。
分類:
作者簡介(趙蕃)
《贈徐處士》趙蕃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徐處士》是宋代趙蕃所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南朝時期的文士徐陵的才華和成就,以及對他的贊賞和敬仰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送給徐處士
南朝時的文士中,數得上徐陵。
騎行省內,他洋溢著風華,篆法傳世。
他對書畫墨跡了解無異于道,
他的丹青作品,今天仍可見于后人。
他的規模和胸懷自成一體,
度量嫌小的只有筆下的論斷。
他的才華已經成熟,頭發已經斑白,
誰能夠執掌權柄,將他引入金門?
詩意和賞析:
《贈徐處士》表達了作者對徐陵的贊美和敬意。徐陵是南朝時期的一位杰出文士,以其卓越的書法和繪畫技巧而聞名。詩中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徐陵作為南朝文士的風采和成就。
詩中提到了徐陵的書法篆刻才華,他的篆法傳承了南朝的風骨,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同時,他對書畫藝術有著深入的了解,被認為無異于道,可見其在藝術領域的造詣高深。
徐陵的繪畫作品也得到了趙蕃的贊賞,這些作品至今仍能流傳于后人之間。他的畫作既展現了他的才華,也展示了他的獨特視角和創造力。
詩中還強調了徐陵的胸懷和度量,他的規模和胸懷相得益彰,而對于瑣碎的小節和狹隘的批評,他并不計較,以自己的藝術成就為根本。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徐陵年事已高的關切和敬重,暗示他期望有人能夠推薦徐陵,使其有機會在更高的層次上發揮才華,進入權貴之門。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突出了徐陵的才華和成就,展示了作者對他的敬仰之情。通過對徐陵的贊美,詩詞傳遞了對優秀文化人的尊重和對藝術成就的認可。
“繩尺嫌于筆下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xú chǔ shì
贈徐處士
nán cháo wén shì shù xú líng, qí shěng liú fēng zhuàn fǎ cún.
南朝文士數徐陵,騎省流風篆法存。
hàn mò le zhī wú yì dào, dān qīng jīn fù jiàn zhū sūn.
翰墨了知無異道,丹青今復見諸孫。
guī mó yào zì xiōng zhōng jù, shéng chǐ xián yú bǐ xià lùn.
規模要自胸中具,繩尺嫌于筆下論。
tài xī yì chéng tóu yǐ bái, shuí néng chí shǐ xiàn jīn mén.
太息藝成頭已白,誰能持使獻金門。
“繩尺嫌于筆下論”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