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鳴時夏正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燕雀鳴時夏正清”全詩
園林霽后春如在,燕雀鳴時夏正清。
分類: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春夏之交風雨彌間耳目所觸即事十絕》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夏之交風雨彌間耳目所觸即事十絕
野水平橋細浪生,
柴門草長斷人行。
園林霽后春如在,
燕雀鳴時夏正清。
中文譯文:
春夏之交,風雨彌漫,耳目所感即景十首。
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夏之交的景色,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將讀者帶入了一個生動而清新的自然環境中。
首句"野水平橋細浪生",通過描繪細小的波浪在野外平緩的橋上涌動,展示了春夏之交的濕潤氣息,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已經彌漫在大地上。
接下來的一句"柴門草長斷人行",描述了門前雜草叢生,人們走道被阻斷的情景。這表現了夏天的炎熱和植物生長的旺盛,同時也意味著人們因為自然的原因而受到的限制。
第三句"園林霽后春如在",描繪了雨過天晴后的園林景色,春天的氛圍依然存在。這句話傳達了春夏之交的特點,即夏天已經來臨,但春天的痕跡仍然揮之不去。
最后一句"燕雀鳴時夏正清",表現了夏天的寧靜和清涼。當燕雀鳴叫時,整個夏季都被描繪得如此清澈明亮。這句話通過聲音的描寫,傳遞出夏天的寧靜和生機盎然的感覺。
整首詩通過對春夏之交的細致描繪,展現了自然界的變化和季節交替的美妙。同時,詩人通過對細節的捕捉和意象的運用,讓讀者能夠在腦海中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季節的氣息和景色,帶來一種愉悅和舒適的感受。
“燕雀鳴時夏正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xià zhī jiāo fēng yǔ mí jiān ěr mù suǒ chù jí shì shí jué
春夏之交風雨彌間耳目所觸即事十絕
yě shuǐ píng qiáo xì làng shēng, zhài mén cǎo zhǎng duàn rén xíng.
野水平橋細浪生,柴門草長斷人行。
yuán lín jì hòu chūn rú zài, yàn què míng shí xià zhèng qīng.
園林霽后春如在,燕雀鳴時夏正清。
“燕雀鳴時夏正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