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說非公誰與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見說非公誰與歸”全詩
半生于德歸六駟,一節夷清在首薇。
古禮事親輪月曉,新詩易簀片云飛。
九京他日如堪作,見說非公誰與歸。
分類:
作者簡介(陽枋)
陽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驥,合州巴川(今重慶銅梁東南)人。居字溪小龍潭之上,因號字溪。
《挽心友李應之判縣》陽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心友李應之判縣》是宋代陽枋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妙歲麟經得興微,
名成四十壯心違。
半生于德歸六駟,
一節夷清在首薇。
古禮事親輪月曉,
新詩易簀片云飛。
九京他日如堪作,
見說非公誰與歸。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陽枋對心友李應之判縣的挽歌之情。詩人感慨道,在年華正盛的時候,李應之卻因追求名利而錯過了壯志豪情的年華。李應之一生以德行歸屬于六駟(指官職),只有一段清白之名留在首薇(指名望)。盡管古代的禮儀事情親近輪月的曉光,新詩也如易簀般飄逸,但當面對未來的九京(指京城),李應之的作品是否仍能有所成就,已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詩末,詩人詢問誰會和李應之一同歸還。
賞析:
這首詩以哀怨之情,抒發了詩人對心友李應之的感傷和憂慮。詩中運用了一些象征意象,如"妙歲麟經"表示詩人的壯年時光,"六駟"代表官職,"首薇"象征名望。通過對李應之的描述,詩人表達了對友人追求功名利祿而放棄真正理想和志向的痛惜之情。詩中還涉及到傳統禮儀和新詩創作的對比,暗示了傳統和現代之間的沖突與選擇。最后兩句提出了一個問題,詩人質問未來的九京是否值得李應之去追求,以及是否有人會和他一同歸還。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友人命運的擔憂和對現實境遇的思考,展示了宋代士人的憂國憂民之情。
“見說非公誰與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xīn yǒu lǐ yīng zhī pàn xiàn
挽心友李應之判縣
miào suì lín jīng dé xìng wēi, míng chéng sì shí zhuàng xīn wéi.
妙歲麟經得興微,名成四十壯心違。
bàn shēng yú dé guī liù sì, yī jié yí qīng zài shǒu wēi.
半生于德歸六駟,一節夷清在首薇。
gǔ lǐ shì qīn lún yuè xiǎo, xīn shī yì zé piàn yún fēi.
古禮事親輪月曉,新詩易簀片云飛。
jiǔ jīng tā rì rú kān zuò, jiàn shuō fēi gōng shuí yǔ guī.
九京他日如堪作,見說非公誰與歸。
“見說非公誰與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