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向梧桐轉寂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移向梧桐轉寂寥”全詩
芭蕉易去愁難去,移向梧桐轉寂寥。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芭蕉》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芭蕉》是宋代詩人方岳的詩作,表達了愁緒難以消散的心境,以及芭蕉的形象象征著愁苦的轉移和寂寥的轉變。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芭蕉》
自是愁人愁不消,
非干雨裹聽芭蕉。
芭蕉易去愁難去,
移向梧桐轉寂寥。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愁苦無法消除,愁緒如同連綿細雨包裹著耳邊的芭蕉聲。芭蕉易于離去,而愁苦卻難以擺脫,仿佛移向了梧桐樹,寂寥的情緒也轉而降臨。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首句“自是愁人愁不消”,表明詩人的愁苦無法消散,難以獲得解脫。接著,“非干雨裹聽芭蕉”,通過雨聲縈繞芭蕉的描寫,將愁緒與自然景物相結合,形成鮮明的意象對比。
第三句“芭蕉易去愁難去”,表達了芭蕉易于搖曳離去,而愁苦卻難以擺脫的痛苦。最后一句“移向梧桐轉寂寥”,以移向梧桐樹為象征,表達了愁苦的轉移和寂寥的轉變。梧桐是一種常見的大樹,它的形象與芭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暗示著愁苦的變遷和內心的孤寂。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將詩人內心的愁苦情緒與自然景物相結合,并通過芭蕉和梧桐的形象傳達了愁苦的轉移和內心的寂寥。這種表達方式使詩詞更富有意境和抒情力量,引發讀者對人生苦難和內心情感的深思。
“移向梧桐轉寂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jiāo
芭蕉
zì shì chóu rén chóu bù xiāo, fēi gàn yǔ guǒ tīng bā jiāo.
自是愁人愁不消,非干雨裹聽芭蕉。
bā jiāo yì qù chóu nán qù, yí xiàng wú tóng zhuǎn jì liáo.
芭蕉易去愁難去,移向梧桐轉寂寥。
“移向梧桐轉寂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