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行茶灶曾同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隨行茶灶曾同宿”全詩
一片詩愁夜渺渺,樹林深處見僧歸。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題偶愛》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偶愛》是宋代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旅途中的風景和心境的描繪和感慨。
譯文:
隨行茶灶曾同宿,
看盡朝嵐與夕霏。
一片詩愁夜渺渺,
樹林深處見僧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一種閑適的筆調,展示了詩人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并抒發了內心的情感。
首句"隨行茶灶曾同宿"描繪了詩人與隨行的茶灶在旅途中同宿的情景。茶灶是供給旅行者食物和熱水的器具,它象征著旅途中的溫暖和便利。這句話通過描寫共同經歷的細節,表達了親近和友誼的情感。
接下來的兩句"看盡朝嵐與夕霏"表現了詩人觀察早晨和傍晚的景色。"朝嵐"指的是早晨的薄霧,"夕霏"指的是傍晚的霞光。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早晚時分的自然景觀,這些景色的變化與流動在詩中展現出來,體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細膩感受和對光影變幻的欣賞。
接下來的一句"一片詩愁夜渺渺"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詩人以"詩愁"來形容自己的心情,暗示了他在旅途中的孤寂和思念之情。"夜渺渺"則增添了一種幽怨和迷離的氛圍,將詩人的情感與夜晚的虛幻感聯系在一起。
最后一句"樹林深處見僧歸"描繪了詩人在深林中看到一位僧人歸來的情景。這句話通過描寫僧人的出現,給詩中的景色和情感增添了一絲寧靜和宗教的意味。僧人的歸來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內心的寄托和追求,寓意著他在旅途中尋找心靈的安寧和歸屬。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表達,展示了詩人在旅途中所見所聞和內心的情感體驗。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友誼、孤寂、迷離和寧靜的感慨和追求。《題偶愛》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宋代佳作,通過詩人的感悟和表達,讓讀者在閱讀中領略到旅途中的美與寂寞,以及對內心歸宿的追尋。
“隨行茶灶曾同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ǒu ài
題偶愛
suí háng chá zào céng tóng sù, kàn jǐn cháo lán yǔ xī fēi.
隨行茶灶曾同宿,看盡朝嵐與夕霏。
yī piàn shī chóu yè miǎo miǎo, shù lín shēn chù jiàn sēng guī.
一片詩愁夜渺渺,樹林深處見僧歸。
“隨行茶灶曾同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