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忠于人反嗔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忠于人反嗔己”全詩
謂鵲能報喜,謂烏常送禍。
烏啼鵲噪何心然,孰為此者皆其天。
預言禍至使人避,比鵲以烏烏更賢。
欲忠于人反嗔己,喜諛惡直常如此。
君不見九齡去國林甫相,崇侯得君比干死。
分類:
《烏鵲吟》姚勉 翻譯、賞析和詩意
《烏鵲吟》是宋代姚勉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對烏鵲和喜鵲的比喻,表達了人們對吉兇不同鳥類的不同態度,以及人們在面對善惡和忠誠與奉承之間的抉擇。
詩詞以"鵲噪人所憐,烏啼人所唾"開篇,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對于喜鵲的喜愛,以及對烏鴉的唾棄。喜鵲被認為能夠傳遞好運,而烏鴉則常常被視為不祥之兆。詩人接著提出了一個問題:"烏啼鵲噪何心然,孰為此者皆其天"。他在思考,為什么烏鴉會啼叫,為什么喜鵲會鳴叫,這一切都是它們的本性所驅使。
接下來,詩人將這一思考引申到人的行為上,提到了人們在面對預言禍福時的態度。當烏鴉啼叫預示著禍患來臨時,人們會避之唯恐不及。而喜鵲的出現則被認為是傳遞好運的象征。然而,詩人認為烏鴉比喜鵲更加聰明,因為它們能夠預見到危險,而喜鵲則只是帶來好運而已。
詩詞的后半部分,通過引用歷史故事來進一步強調了人們對忠誠和奉承的態度。詩人提到了九齡離開國家、林甫相與崇侯得君比干死的事件。這些故事表明,忠誠于君主的人最終不得善終,而奉承君主的人卻能夠得到重用和保全性命。
《烏鵲吟》通過對烏鵲和喜鵲的比喻,寓意深遠地揭示了人們對吉兇不同鳥類的態度和對忠誠與奉承的選擇。詩詞中蘊含著對人性的思考,通過對自然界中的鳥類行為的觀察,揭示了人們在面對善惡和忠誠與奉承之間的抉擇時所面臨的困境。
“欲忠于人反嗔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ū què yín
烏鵲吟
què zào rén suǒ lián, wū tí rén suǒ tuò.
鵲噪人所憐,烏啼人所唾。
wèi què néng bào xǐ, wèi wū cháng sòng huò.
謂鵲能報喜,謂烏常送禍。
wū tí què zào hé xīn rán, shú wèi cǐ zhě jiē qí tiān.
烏啼鵲噪何心然,孰為此者皆其天。
yù yán huò zhì shǐ rén bì, bǐ què yǐ wū wū gèng xián.
預言禍至使人避,比鵲以烏烏更賢。
yù zhōng yú rén fǎn chēn jǐ, xǐ yú è zhí cháng rú cǐ.
欲忠于人反嗔己,喜諛惡直常如此。
jūn bú jiàn jiǔ líng qù guó lín fǔ xiāng, chóng hóu dé jūn bǐ gàn sǐ.
君不見九齡去國林甫相,崇侯得君比干死。
“欲忠于人反嗔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