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城從此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拔城從此去”全詩
野水嚙荒墳,秋蟲鏤宮樹。
曾聞天寶末,胡馬西南騖。
城守魯將軍,拔城從此去。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順陽歌》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順陽歌》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表達了作者離開官職,遠離塵世的心情。
詩中描繪了一個離別的場景,詩人告別了官軍驛站,向前望去是通往順陽的路。詩中描繪了野水侵蝕著荒墳,秋蟲在宮樹上咬洞。這些景象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一切都會消逝的現實。
接著,詩人提到聽說在天寶末年,胡馬曾經在西南飛馳。這里用胡馬來象征逝去的時光和歲月,暗示了一段輝煌的過去已經過去了。城中的魯將軍守城,但在胡馬西去的時候,也離開了城池。
整首詩中透露著詩人對離別、時光流轉和世事更迭的感慨和思考。賞析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深思,以及對逝去歲月的懷念和不舍。詩中景物描寫簡潔而富有意境,通過對城池、驛站和自然景象的描繪,進一步增強了詩人內心的離別之情。整體上,這首詩詞流露出一種淡定和超脫的情懷,反映了唐代文人士人遠離俗世的理想追求。
“拔城從此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ùn yáng gē
順陽歌
cháo cí guān jūn yì, qián wàng shùn yáng lù.
朝辭官軍驛,前望順陽路。
yě shuǐ niè huāng fén, qiū chóng lòu gōng shù.
野水嚙荒墳,秋蟲鏤宮樹。
céng wén tiān bǎo mò, hú mǎ xī nán wù.
曾聞天寶末,胡馬西南騖。
chéng shǒu lǔ jiāng jūn, bá chéng cóng cǐ qù.
城守魯將軍,拔城從此去。
“拔城從此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