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盡瘴江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脊盡瘴江分”全詩
罅開蠻俗合,脊盡瘴江分。
分類:
作者簡介(陶弼)
陶弼(1015—1078)宋代詩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陽縣)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豐元年。,年六十四歲。倜儻知兵,能為詩,有“左詩書,右孫吳”之譽。慶歷中(1045年左右)楊畋討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襲,大破之。以功得朔陽主簿,調朔陽令。兩知邕州,綏輯惠養,善政甚多。進西上閣門使,留知順州。交人襲取桄榔,弼獲間諜,諭以逆順,縱之去,終弼任不敢犯。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改東上閣門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事跡見《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銘》。
《賀州》陶弼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賀州》是宋代陶弼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放下馬韁,勇闖天險,
身如飛鳥,離開群群。
狹隘消除,蠻族相合,
脊背迎來,瘴霧江水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賀州的壯麗景色和自然環境中的一段經歷。作者放下馬韁,勇敢地冒險穿越險峻的山巒,身體仿佛離開了群鳥般自由自在。狹隘的界限逐漸消散,與當地的蠻族融合在一起,感受到了彼此的相互合作。曲折的山脊盡頭,瘴霧彌漫的江水分隔開來。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賀州山水環境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充滿冒險精神和豪情壯志的個性。作者放下馬韁,勇敢地面對天險,體現了他勇往直前、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時,作者以自由飛翔的鳥群來比喻自己,表達了對自由和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詩中提到的蠻俗合,表明作者與當地人民和諧相處,體現了他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最后,作者以瘴霧江水作為界限,暗示了賀州地形的險峻和與外界的隔絕,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敬畏和對生活的思考。
這首詩既描繪了賀州的自然風光,又抒發了作者的個人感受和情緒。通過對山水景色的描繪和自我表達,詩詞中蘊含了對自由、勇氣和包容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生活和自然的獨特感悟。
“脊盡瘴江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è zhōu
賀州
shě pèi lì tiān xiǎn, shēn yí chū niǎo qún.
舍轡厲天險,身疑出鳥群。
xià kāi mán sú hé, jí jǐn zhàng jiāng fēn.
罅開蠻俗合,脊盡瘴江分。
“脊盡瘴江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