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姜誰謂在今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共姜誰謂在今無”全詩
咸嘆鄒公如令子,不知冀缺是賢夫。
貧能守志人難及,養不酬心世所吁。
我詠國風長大息,共姜誰謂在今無。
分類:
《挽楊夫人》陳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楊夫人》是宋代陳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笄年紀已過十歲,楊夫人成了寡居之人,辛苦地教育孤兒,與他們共同忍受辛勞。大家都感嘆鄒公好像親生子一樣,不知道冀缺是個賢良丈夫。貧窮的人能夠保持志向是很難能及的,養育無法回報心意,世間都在嘆息。我歌頌國風久已消失,共姜的人在今天誰還能說存在呢?
詩意:
《挽楊夫人》以深情的筆觸寫下了楊夫人的辛酸遭遇和她對孤兒的悉心教育。詩人對楊夫人的付出表示敬佩,同時表達了對鄒公的惋惜,他沒有認識到冀缺的優秀品質。詩人也借此抒發了對貧困人民的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無奈。最后,詩人歌頌了已經逐漸消失的國風,寄托對共姜的美好祝愿和對過去時代的懷念之情。
賞析:
《挽楊夫人》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對貧窮、孤兒和社會現實的思考和感慨。詩詞通過描繪楊夫人的境況,展現了她在艱難環境下的堅韌和奉獻精神。同時,詩人也通過對鄒公的評價,反映了社會對于真正優秀品質的誤解和忽視。最后兩句表達了對國風的懷念和對共姜的思念,折射出作者對過去時代的向往和對當下社會的失望。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對楊夫人的描寫,展現了生活中坎坷和困境中的人們的奮斗和付出。同時,詩人也在不經意間揭示了社會對于真正美好的事物的遺忘和忽視。最后兩句以國風的消失和共姜的缺失作為象征,表達了對過去時代的懷念和對現實社會的反思。整首詩詞既展示了作者的才華,又啟發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反思。
“共姜誰謂在今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yáng fū rén
挽楊夫人
jī nián yú shí biàn shuāng jū, kǔ jiào gū ér gòng cuì qú.
笄年逾十便孀居,苦教孤兒共瘁劬。
xián tàn zōu gōng rú lìng zǐ, bù zhī jì quē shì xián fū.
咸嘆鄒公如令子,不知冀缺是賢夫。
pín néng shǒu zhì rén nán jí, yǎng bù chóu xīn shì suǒ xū.
貧能守志人難及,養不酬心世所吁。
wǒ yǒng guó fēng zhǎng dà xī, gòng jiāng shuí wèi zài jīn wú.
我詠國風長大息,共姜誰謂在今無。
“共姜誰謂在今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