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斫額應望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湖斫額應望君”全詩
評今論古知幾何,寥寥百年骨不冷。
有孫挺特尤掀騰,富有蘊藉如弗能。
韜光鏟彩事枯硬,不學乃翁牽葛藤。
壁立萬仞出一語,佛祖應無啟口處。
有時一默淵且深,盡大地人難指注。
腳尖踢倒凌霄峰,揮劍活屠潭底龍。
三條椽下四世界,破蒲團邊兜率宮。
秋風忽起故山興,妲本無歸語何剩。
江湖斫額應望君,莫作秤錘落深井。
分類:
《送孚藏主歸江西》釋惟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孚藏主歸江西》是宋代釋惟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云臥胸中蟠萬卷,
舌端筆端皆具眼。
評今論古知幾何,
寥寥百年骨不冷。
這首詩詞開篇以詩人的胸中藏書萬卷,意味著他廣博的學識和才華。舌端和筆端都充滿了智慧和洞察力。詩人自問,對于當下的時代和古代的文化,他的了解有多少呢?即使百年過去了,他的才思依然不會冷卻。
有孫挺特尤掀騰,
富有蘊藉如弗能。
韜光鏟彩事枯硬,
不學乃翁牽葛藤。
這一段描述了一位名叫孫挺的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非常突出。他的作品充滿了深度和內涵,仿佛無法被他人超越。然而,他對于瑣碎的世俗事務不感興趣,不愿意學習和涉足其中,選擇與世隔絕。
壁立萬仞出一語,
佛祖應無啟口處。
有時一默淵且深,
盡大地人難指注。
這一段描繪了一種超然的境界。詩人說,有時候默默無言,卻有深邃的智慧。他的一言一語,仿佛能涵蓋萬丈深淵。就像佛祖一樣,他不需要開口說話,卻能傳達出無窮的智慧。這樣的境界,普通人難以理解和把握。
腳尖踢倒凌霄峰,
揮劍活屠潭底龍。
三條椽下四世界,
破蒲團邊兜率宮。
這一段描寫了詩人的英雄氣概和豪情壯志。他能夠用腳尖踢倒高聳入云的山峰,揮劍斬殺深潭底的巨龍。他的行動和決斷力超越了常人的想象。他可以跨越三條椽下的四個世界,破除瑣碎的束縛,進入到幽深的宮殿之中。
秋風忽起故山興,
妲本無歸語何剩。
江湖斫額應望君,
莫作秤錘落深井。
最后一段表達了詩人對歸鄉和離別的思念之情。秋風吹起時,故鄉的情感被喚起。妲本,指的是一種植物,它的根本沒有歸宿,沒有固定的生長地。這里暗喻詩人自己,他也沒有真正的歸屬之地。他希望江湖中的人們能夠理解他的心聲,不要讓他的才華被埋沒。他希望人們不要像丟棄秤錘一樣將他遺忘,而是珍惜他的才華和貢獻。
這首詩詞展現了詩人的淵博學識、深邃思考和超凡的境界。詩人借用了各種意象和隱喻,以表達自己對于知識、智慧和人生意義的追求。他對于時代的評判和對于個人境界的追求都體現了他的獨特性和超越常人的思維方式。
整首詩詞以豪情壯志和對智慧的追求為主題,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獨立和不凡。通過對詩詞的賞析,讀者可以感受到詩人對于知識的渴望、對于人生境界的追求以及對于自我價值的堅信。這首詩詞不僅僅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更是對于智慧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引發人們對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反思。
“江湖斫額應望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fú cáng zhǔ guī jiāng xī
送孚藏主歸江西
yún wò xiōng zhōng pán wàn juǎn, shé duān bǐ duān jiē jù yǎn.
云臥胸中蟠萬卷,舌端筆端皆具眼。
píng jīn lùn gǔ zhī jǐ hé, liáo liáo bǎi nián gǔ bù lěng.
評今論古知幾何,寥寥百年骨不冷。
yǒu sūn tǐng tè yóu xiān téng, fù yǒu yùn jiè rú fú néng.
有孫挺特尤掀騰,富有蘊藉如弗能。
tāo guāng chǎn cǎi shì kū yìng, bù xué nǎi wēng qiān gé téng.
韜光鏟彩事枯硬,不學乃翁牽葛藤。
bì lì wàn rèn chū yī yǔ, fó zǔ yīng wú qǐ kǒu chù.
壁立萬仞出一語,佛祖應無啟口處。
yǒu shí yī mò yuān qiě shēn, jǐn dà dì rén nán zhǐ zhù.
有時一默淵且深,盡大地人難指注。
jiǎo jiān tī dào líng xiāo fēng, huī jiàn huó tú tán dǐ lóng.
腳尖踢倒凌霄峰,揮劍活屠潭底龍。
sān tiáo chuán xià sì shì jiè, pò pú tuán biān dōu shuài gōng.
三條椽下四世界,破蒲團邊兜率宮。
qiū fēng hū qǐ gù shān xìng, dá běn wú guī yǔ hé shèng.
秋風忽起故山興,妲本無歸語何剩。
jiāng hú zhuó é yīng wàng jūn, mò zuò chèng chuí luò shēn jǐng.
江湖斫額應望君,莫作秤錘落深井。
“江湖斫額應望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