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耳鼻舌身意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眼耳鼻舌身意同”全詩
無皮鼓子教誰打,古今分付與雷公。
分類:
《頌證道歌·證道歌》釋印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頌證道歌·證道歌》
作者:釋印肅(宋代)
中文譯文:
六般神通空不空,
眼耳鼻舌身意同。
無皮鼓子教誰打,
古今分付與雷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釋印肅創作的《頌證道歌·證道歌》,通過簡潔有力的語言,表達了對證道之境的贊頌和思考。
首句“六般神通空不空”,表達了對神通力量的質疑。六般神通指的是佛教中的六種超凡能力,如透視、通音等。然而,作者在此提出了一個問題,即這些神通力量是否真實存在,或者只是虛幻的幻象。這種質疑突出了人對于超自然力量的懷疑和思考。
接下來的兩句“眼耳鼻舌身意同”,強調了人的感官和意識的統一。通過這種統一,人們可以超越感官的限制,實現對于真理和境界的認知。這也暗示了在追求道德修養和智慧的過程中,人們需要通過內心的覺醒和超越感官的束縛。
最后兩句“無皮鼓子教誰打,古今分付與雷公”,表達了對于修行道路的獨特見解。無皮鼓子是佛教寺廟中常用的打擊樂器,象征著宗教儀式和信仰。然而,作者提出了教誰打鼓的疑問,暗示了修行之路的主動性和個體責任。古今分付與雷公,意味著修行的指導源自古人至今的智慧傳承,雷公則象征著力量和威嚴。這句詩表達了修行者不僅需要獲得傳統智慧的指導,還需要內心的堅定和勇氣去實踐。
整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探討了神通力量、感官與意識的關系,以及個體修行的責任和勇氣。詩中的思考和疑問引發了讀者對于人類存在和修行的深入思考,展現了佛教文化中關于智慧和境界的重要主題。
“眼耳鼻舌身意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èng dào gē zhèng dào gē
頌證道歌·證道歌
liù bān shén tōng kōng bù kōng, yǎn ěr bí shé shēn yì tóng.
六般神通空不空,眼耳鼻舌身意同。
wú pí gǔ zi jiào shuí dǎ, gǔ jīn fēn fù yǔ léi gōng.
無皮鼓子教誰打,古今分付與雷公。
“眼耳鼻舌身意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