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用小無邊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大中用小無邊際”全詩
小中用大一時平,大中用小無邊際。
分類:
《頌證道歌·證道歌》釋印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頌證道歌·證道歌》是宋代釋印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旃檀林,無雜樹,庭前柏子非相戲。
譯文:在旃檀林中,沒有雜亂的樹木,庭院前的柏子并非相互嬉戲。
詩意:這句詩描繪了一幅庭院景象,詩人以旃檀林為背景,描寫了一棵孤立的柏子。通過這個景象的描繪,詩人表達了一種寧靜與純凈的境界。
賞析:旃檀林是一種香木,象征著高尚的品質和純潔的心靈。詩人通過描繪旃檀林中只有一棵孤立的柏子,強調了寧靜和純凈的意象。庭前的柏子并非相互嬉戲,表達了柏子的孤獨和獨立。在這種孤獨中,柏子展示了自己的高尚和純潔,與周圍的雜樹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也可以理解為對道德和修行的思考,詩人認為在眾多的雜亂中,保持純潔和高尚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
小中用大一時平,大中用小無邊際。
譯文:小的事物能夠適應大的環境,大的事物能夠包容小的事物,沒有邊際。
詩意:這句詩揭示了一種相對論的思想,通過大小事物之間的關系來表達一種無限的包容和平衡。
賞析:詩人通過對小與大、大與小的關系的描述,表達了一種相對論的思想。小的事物能夠適應大的環境,大的事物能夠包容小的事物,這種相對關系使得世界變得無邊無際。詩人通過這種描述,強調了宇宙間的一種平衡和包容的法則。這種法則也可以理解為道德和修行的境界,即在追求道德和修行的過程中,要能夠適應各種環境,包容各種事物,達到無邊無際的境界。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旃檀林和庭前柏子的描繪,以及對小與大、大與小的關系的探討,表達了純潔、高尚和無限包容的道德思想。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道德和修行境界的思考和追求。
“大中用小無邊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èng dào gē zhèng dào gē
頌證道歌·證道歌
zhān tán lín, wú zá shù,
旃檀林,無雜樹,
tíng qián bǎi zi fēi xiāng xì.
庭前柏子非相戲。
xiǎo zhōng yòng dà yī shí píng,
小中用大一時平,
dà zhōng yòng xiǎo wú biān jì.
大中用小無邊際。
“大中用小無邊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