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芰葉迎僧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芰葉迎僧夏”全詩
今來見題壁,師已是前身。
芰葉迎僧夏,楊花度俗春。
空將數行淚,灑遍塔中塵。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公安縣遠安寺水亭見展公題壁漂然淚流因書四韻》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唐代元稹創作的《公安縣遠安寺水亭見展公題壁漂然淚流因書四韻》。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碧澗去年會,與師三兩人。
今來見題壁,師已是前身。
芰葉迎僧夏,楊花度俗春。
空將數行淚,灑遍塔中塵。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元稹在公安縣遠安寺水亭看到展公所題寫的墻壁時的情景。詩人回憶起與已故的師父一起去年來到這里的情景,師父已經去世,只有他和兩三個同伴來到這里。現在他再次來到這里,看到師父的名字已經刻在墻壁上,師父已成為已故的前輩。夏天,芰葉迎接僧侶,春天,楊花飄落在塵俗中。詩人感慨萬千,流下幾行淚水,灑滿了寺廟中的塵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元稹在遠安寺水亭看到展公所題壁的情景,表達了對已故師父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的碧澗、僧夏、楊花等意象都具有鮮明的時節感和自然意味,與人生的變遷相呼應。詩人通過對師父的懷念和對時光的感慨,表達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以及對過去歲月的珍惜和懷念之情。
詩中的"碧澗去年會"表明詩人曾在遠安寺水亭與師父一同欣賞碧澗的景色,這里可能是他們的共同回憶之地。"師已是前身"表達了師父已經去世,成為已故的前輩。"芰葉迎僧夏,楊花度俗春"展現了自然景物的變化,芰葉迎接僧侶的夏季和楊花飄落的春季,與時光的流轉相呼應。最后兩句"空將數行淚,灑遍塔中塵"抒發了詩人對師父的思念之情,他的淚水灑滿了寺廟中的塵埃,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師父的懷念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師父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以及對過去歲月的珍惜和懷念之情。整首詩詞在情感和意境上相得益彰,給人以深思和感慨。
“芰葉迎僧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ōng ān xiàn yuǎn ān sì shuǐ tíng jiàn zhǎn gōng tí bì piào rán lèi liú yīn shū sì yùn
公安縣遠安寺水亭見展公題壁漂然淚流因書四韻
bì jiàn qù nián huì, yǔ shī sān liǎng rén.
碧澗去年會,與師三兩人。
jīn lái jiàn tí bì, shī yǐ shì qián shēn.
今來見題壁,師已是前身。
jì yè yíng sēng xià, yáng huā dù sú chūn.
芰葉迎僧夏,楊花度俗春。
kōng jiāng shù xíng lèi, sǎ biàn tǎ zhōng chén.
空將數行淚,灑遍塔中塵。
“芰葉迎僧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