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識合昏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猶識合昏期”全詩
不禁風苦動,偏受露先萎。
不分秋同盡,深嗟小便衰。
傷心落殘葉,猶識合昏期。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感小株夜合》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唐代元稹創作的《感小株夜合》。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纖干未盈把,高條才過眉。
不禁風苦動,偏受露先萎。
不分秋同盡,深嗟小便衰。
傷心落殘葉,猶識合昏期。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株小樹在夜晚合抱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它的感慨和思考。小樹纖細的干枝還未有成長到能抱住的程度,高高的枝條只能勉強過眉。微弱的風吹動著樹枝,使之苦受露水的浸潤而先行凋萎。作者感嘆著小樹無法分辨季節的變化,感到深深地悲嘆自己的漸漸衰老。他傷心地看著殘落的葉子,依然能夠辨認出合抱的時期。
賞析:
《感小株夜合》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生命之短暫的感慨。通過描寫一株小樹的形象,作者投射出自身的心境和情感。纖細的樹干和高高的枝條是作者對自己年輕時光的回憶,而風吹露水、殘落的葉子則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作者深感時間的無情,對自己的老去和衰退感到惋惜和痛心。
這首詩詞表達了人們對光陰易逝的思考和對生命短暫的感慨。它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作者的感性和對生命的深思。這種感慨也引發著人們對于自身生命的珍惜和對時光的珍視。整首詩詞以簡短的語言傳達了深遠的情感和哲理,展現了唐代詩人對人生的深度思索和對自然界的細膩觀察。
“猶識合昏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xiǎo zhū yè hé
感小株夜合
xiān gàn wèi yíng bǎ, gāo tiáo cái guò méi.
纖干未盈把,高條才過眉。
bù jīn fēng kǔ dòng, piān shòu lù xiān wēi.
不禁風苦動,偏受露先萎。
bù fēn qiū tóng jǐn, shēn jiē xiǎo biàn shuāi.
不分秋同盡,深嗟小便衰。
shāng xīn luò cán yè, yóu shí hé hūn qī.
傷心落殘葉,猶識合昏期。
“猶識合昏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