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猶如鏡上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兩種猶如鏡上痕”全詩
鏡已破,法不存,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分類: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釋祖欽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是宋代釋祖欽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心是要,法是塵,
詩詞的第一句表達了心和法之間的關系。這里的“心”指的是內心的修行和悟性,而“法”則指的是佛法、佛理。作者通過對比心和法,暗示了它們之間的區別和互動。心是修行的根本,而法則是塵世間的一種表現。
兩種猶如鏡上痕。
第二句中的“兩種”指的是心和法。這里的“鏡上痕”暗喻心和法在世間的顯現和痕跡。就像鏡子上的痕跡一樣,心和法都是可以在世間上體現出來的。
鏡已破,法不存,
第三句中的“鏡已破”意味著鏡子已經破碎,不再完整,進一步暗示了心和法的不完全性。而“法不存”則表示法已經不存在了,這里的“法”指的是佛法、佛理。這兩句表達了心和法的不穩定和變化性。
疏影橫斜水清淺,
第四句中的“疏影橫斜”形容了水面上倒映的光影。這里的水面可以視為現實世界,光影則代表著心和法的表現。清淺的水面暗示了心和法的淺顯和表淺的存在。
暗香浮動月黃昏。
最后一句中的“暗香浮動”表達了一種微妙的感知和體驗。這里的“暗香”可以理解為心和法中的潛在的美好和清凈,而“月黃昏”則暗示了一種朦朧和幽深的境界。整句表達了心和法之間的微妙互動和深遠的意蘊。
這首詩詞通過對心和法的對比、變化和微妙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修行和佛法的思考和領悟。它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世間的變化,以及心靈的追求和超越。同時,通過意象的運用和詩意的表達,詩詞營造出一種幽靜、悠遠的意境,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內心的寧靜和超脫。
“兩種猶如鏡上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yī bǎi èr shí sān shǒu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xīn shì yào, fǎ shì chén,
心是要,法是塵,
liǎng zhǒng yóu rú jìng shàng hén.
兩種猶如鏡上痕。
jìng yǐ pò,
鏡已破,
fǎ bù cún, shū yǐng héng xié shuǐ qīng qiǎn,
法不存,疏影橫斜水清淺,
àn xiāng fú dòng yuè huáng hūn.
暗香浮動月黃昏。
“兩種猶如鏡上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