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折悠颺還似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攀折悠颺還似舞”全詩
近水溪邊嫩枝條,攀折悠颺還似舞。
車騎園林看不若,村笛歌聲更互作。
光陰番次不因循,民安萬歲家家樂。
分類:
《緣識》宋太宗 翻譯、賞析和詩意
《緣識》
二月寒食經新雨,
開花綻柳人無語。
近水溪邊嫩枝條,
攀折悠颺還似舞。
車騎園林看不若,
村笛歌聲更互作。
光陰番次不因循,
民安萬歲家家樂。
《緣識》是宋代皇帝宋太宗所作的一首詩詞。詩中通過描繪早春時節的景色和人們的生活,展現了自然與人情的和諧與美好。
這首詩詞以二月的寒食為背景,寒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而新雨的降臨給大地帶來了新的生機,讓花朵綻放,柳樹抽出嫩枝。詩人運用生動的描寫,將自然景觀與人物形象相融合,使讀者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和花開的美麗。
詩中提到了近水溪邊的嫩枝,人們攀折著這些嫩枝,悠然自得的樣子仿佛在跳舞。這一描寫表達了人們對自然的親近和享受,體現了一種寧靜、和諧的生活態度。
與園林中的車騎相比,詩人認為近水溪邊的景色更加美麗動人。這種對自然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樸素自然之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回歸本源的文化風尚。
詩中還提到了村莊中的笛聲和歌聲,人們在歡樂的歌唱中互相應和。這一描寫展現了鄉村生活的歡樂與活力,傳遞出人們團結和諧、共同歡慶的精神風貌。
最后兩句"光陰番次不因循,民安萬歲家家樂"表達了對時光的珍視和對社會安寧的祝愿。詩人希望光陰不要重復循環,而是能夠不斷變化,給人們帶來新的希望與喜悅。他也表達了對國家繁榮和家庭幸福的祝福,希望人人都能過上快樂的生活。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情風景的描繪,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懷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傳達了一種恬靜、歡樂和祥和的氛圍,引發讀者對自然與人文的思考與感悟。
“攀折悠颺還似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án shí
緣識
èr yuè hán shí jīng xīn yǔ, kāi huā zhàn liǔ rén wú yǔ.
二月寒食經新雨,開花綻柳人無語。
jìn shuǐ xī biān nèn zhī tiáo, pān zhé yōu yáng hái shì wǔ.
近水溪邊嫩枝條,攀折悠颺還似舞。
chē qí yuán lín kàn bù ruò, cūn dí gē shēng gèng hù zuò.
車騎園林看不若,村笛歌聲更互作。
guāng yīn fān cì bù yīn xún, mín ān wàn suì jiā jiā lè.
光陰番次不因循,民安萬歲家家樂。
“攀折悠颺還似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