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東都樊著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唯有東都樊著作”全詩
唯有東都樊著作,至今書信尚殷勤。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病中得樊大書》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病中得樊大書
荒村破屋經年臥,
寂絕無人問病身。
唯有東都樊著作,
至今書信尚殷勤。
譯文:
我病倒在這荒村的破屋里已經有很多年了,
孤寂無人來問候我這個病弱的身體。
唯有東都的樊著作陪伴著我,
直到現在我還收到他的親切信件。
詩意: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給樊敏的一首贊美詩。白居易身患重疾,生活在偏遠的荒村里,舍棄了繁華的都市生活,過著與外界隔絕的孤獨存在。在這個寂寞的環境中,樊敏的書信成為他唯一的精神慰藉。樊敏的書籍不僅給了白居易智慧和啟示,也成為了他與外界交流的橋梁,使他在病痛中找到了樂趣和寧靜。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寫了白居易病中的孤獨境遇和樊敏書信的珍貴。他用"荒村破屋經年臥"來形容自己生活的貧苦和與世隔絕的狀態,凸顯了他內心的孤獨和苦悶。"寂絕無人問病身"一句表達了他無人關心和問候的遭遇,使讀者對他的困境產生共鳴。
然而,詩人通過"唯有東都樊著作"來說明,樊敏的書信給了他心靈上的慰藉和勉勵。樊敏的著作和來信不僅傳遞了知識和智慧給白居易,也讓他感受到了溫暖和關懷,使他在病痛中保持了對生活的渴望和樂觀。
整首詩詞情感簡潔而深沉,通過荒村破屋和樊敏書信這兩個對比鮮明的形象,揭示了白居易內心豐富的情感世界,以及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仍然保持著對知識和文化的熱愛和追求。讀者不禁被詩人的韌性和執著所打動,同時也感受到樊敏的書信對詩人的重要意義。
“唯有東都樊著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ng zhōng de fán dà shū
病中得樊大書
huāng cūn pò wū jīng nián wò, jì jué wú rén wèn bìng shēn.
荒村破屋經年臥,寂絕無人問病身。
wéi yǒu dōng dōu fán zhù zuò, zhì jīn shū xìn shàng yīn qín.
唯有東都樊著作,至今書信尚殷勤。
“唯有東都樊著作”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