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陌路猶嗟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每逢陌路猶嗟嘆”全詩
每逢陌路猶嗟嘆,何況今朝是見君。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重到城七絕句·見元九》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到城七絕句·見元九
容貌一日減一日,
心情十分無九分。
每逢陌路猶嗟嘆,
何況今朝是見君。
詩詞的中文譯文:
再次到城七絕句·見元九
容顏一天天衰退,
心情極度不足九分。
每當遇見熟人陌生的時候,我總是慨嘆不已,
更何況今天見到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寫的是作者重回城市后再次見到元九的心情。詩人用簡潔有力的文字,表達了心情的消沉和日漸衰老的容貌。容貌的衰退和心情的低落逐漸成為作者內心的焦慮和痛苦。
詩中的“容貌一日減一日”表示作者的容顏逐漸衰退,與年華逝去的無情相應。而“心情十分無九分”則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壓抑和消沉,心情已經接近九分的極限。
每當作者在陌生的街頭遇到熟人,他都會感到自己的變化和歲月流轉的無常。這讓他更加悲嘆自己容顏的凋謝和心情的低落。“何況今朝是見君”,見到元九這個特殊的人物,更是引發了作者內心復雜的情感波動。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句式和深刻的情感揭示了人生無常和歲月的流逝,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自己容顏和心情的失落和無奈之情。通過細膩而有力的描寫,詩人喚起讀者對生命流逝的思考和對人生短暫性的感悟。
“每逢陌路猶嗟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dào chéng qī jué jù jiàn yuán jiǔ
重到城七絕句·見元九
róng mào yī rì jiǎn yī rì, xīn qíng shí fēn wú jiǔ fēn.
容貌一日減一日,心情十分無九分。
měi féng mò lù yóu jiē tàn, hé kuàng jīn zhāo shì jiàn jūn.
每逢陌路猶嗟嘆,何況今朝是見君。
“每逢陌路猶嗟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