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小無因救焚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力小無因救焚溺”全詩
力小無因救焚溺,清涼山下且安禪。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寓言題僧》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寓言題僧》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劫風火起燒荒宅,
苦海波生蕩破船。
力小無因救焚溺,
清涼山下且安禪。
詩意:
這首詩通過寓言的形式,表達了人生中面對困境和苦難時的應對之道。詩中描述了劫風火起燒毀了荒廢的宅院,苦海波濤翻騰摧毀了游船。詩人認識到自己的力量微小,無法拯救那些正在焚燒或溺亡的人。因此,他選擇在清涼山下尋求內心的平靜,安心地修行禪定。
賞析:
《寓言題僧》以寓言的形式表達了哲理思考,通過描繪自然災害和人生困境的景象,展示了人們面對困境時的冷靜與智慧。詩中的劫風火和苦海波象征著人生中的困難和痛苦,無論是外在的環境還是內心的紛擾。詩人通過自省,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有限,無法拯救他人的痛苦,因此選擇退隱清涼山下,坐禪修行,追求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刻畫出人生的現實,表達了一種豁達、超脫的心態。詩人面對困境時并沒有沉迷于無力感和絕望,而是選擇尋求內心的安寧和平靜。這與佛教的修行理念相契合,強調放下執著和欲望,追求內心的解脫與自在。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寓言的手法,表達了人生中面對困境時的智慧選擇,以及追求內心平靜的修行態度。它給人以啟示,當遭遇困難時,我們應該以平和的心態面對,放下執著與欲望,尋求內心的寧靜與自在。
“力小無因救焚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yán tí sēng
寓言題僧
jié fēng huǒ qǐ shāo huāng zhái, kǔ hǎi bō shēng dàng pò chuán.
劫風火起燒荒宅,苦海波生蕩破船。
lì xiǎo wú yīn jiù fén nì, qīng liáng shān xià qiě ān chán.
力小無因救焚溺,清涼山下且安禪。
“力小無因救焚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