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華恩愛棄成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榮華恩愛棄成唾”全詩
今古雖殊同一法,瞿曇拋卻轉輪王。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贈僧五首·宗實上人(實即樊司空之子舍官位妻子出家)》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僧五首·宗實上人》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作品。這首詩送給了一個叫宗實的僧人,他是司空樊議之子,為了修行出家了。詩中描述了榮華富貴和恩愛情感可以被舍棄,宗實可以通過修行獲得內心的安定,達到真實的智慧。
詩的中文譯文:
榮華恩愛棄成唾,
戒定真如和作香。
今古雖殊同一法,
瞿曇拋卻轉輪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虔誠的心情和贊美之辭贈送給了宗實,表達了作者對他出家修行的敬佩之情。
首先,詩中提到了榮華富貴和恩愛情感可以被舍棄。白居易用“榮華恩愛棄成唾”這樣的表達方式,強調了修行的價值。他在詩中暗指,榮華富貴和人世間的情感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很重要,但相比于修行的境界,它們只是庸俗的虛幻。通過舍棄這些外在的欲望,一個人才能達到內心的寧靜和真實的境界。
其次,詩中提到了修行者達到的境界。“戒定真如和作香”,表明修行者通過持戒和冥思靜坐,可以實現內心的平靜與清明,真正領悟到佛法的真理。“真如”一詞指的是佛教中對于真實本性的理解。通過修行,宗實可以體驗到這種境界。
最后,詩中提到了瞿曇拋卻轉輪王。瞿曇是佛教中的一位高僧,轉輪王是指世界的宇宙循環。通過這樣的比喻,詩中表達了宗實放棄塵世中的名利和欲望,追求更高層次的境界,超越世俗的束縛。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明確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修行者的敬佩和對修行境界的贊美。描繪了修行者舍棄世俗欲望,追求內心的寧靜與真實的境界的過程,展現了佛教思想中對于修行和解脫的理念。
“榮華恩愛棄成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sēng wǔ shǒu zōng shí shàng rén shí jí fán sī kōng zhī zǐ shě guān wèi qī zǐ chū jiā
贈僧五首·宗實上人(實即樊司空之子舍官位妻子出家)
róng huá ēn ài qì chéng tuò, jiè dìng zhēn rú hé zuò xiāng.
榮華恩愛棄成唾,戒定真如和作香。
jīn gǔ suī shū tóng yī fǎ, qú tán pāo què zhuàn lún wáng.
今古雖殊同一法,瞿曇拋卻轉輪王。
“榮華恩愛棄成唾”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