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于君六七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校于君六七年”全詩
愿為愚谷煙霞侶,思結空門香火緣。
每愧尚書情眷眷,自憐居士病綿綿。
不知待得心期否,老校于君六七年。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以詩代書,酬慕巢尚書見寄》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以詩代書,酬慕巢尚書見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書意詩情,何必頻來?
苦云夢想,在林泉揮。
愿為愚谷,煙霞相依。
思結空門,香火緣締。
每愧尚書,情眷眷舊。
自憐居士,病綿綿疾。
不知待得,心期是否。
老校于君,六七年學。
詩詞意境:這首詩是白居易回應慕巢尚書寄來的書信的回信。他說書信帶來了很多信息和情感,但這些信息和情感并非偶然。他描繪了自己在山林之間遙想的景象,并表示愿意將自己的心境與空門相結合。白居易感謝慕巢尚書一直以來的關懷,也表達了自己作為一名病重的居士的自憐之情。最后,他表示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等到與慕巢尚書見面的那一天,他已經等待了六七年。
詩詞賞析:這首詩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白居易的情感。他將自己的情緒與自然景觀相結合,表達了對人生和境遇的思考。他謙虛地表示自己對慕巢尚書的贊賞和感謝,并表達了對與慕巢尚書見面的希望和不確定性。整首詩抒發了白居易內心深處的情感,并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使讀者感受到他的孤寂和無奈。詩人在以詩代書表達思念之情的同時,也表達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未來的疑惑。
“老校于君六七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ǐ shī dài shū, chóu mù cháo shàng shū jiàn jì
以詩代書,酬慕巢尚書見寄
shū yì shī qíng bù ǒu rán, kǔ yún mèng xiǎng zài lín quán.
書意詩情不偶然,苦云夢想在林泉。
yuàn wèi yú gǔ yān xiá lǚ,
愿為愚谷煙霞侶,
sī jié kōng mén xiāng huǒ yuán.
思結空門香火緣。
měi kuì shàng shū qíng juàn juàn, zì lián jū shì bìng mián mián.
每愧尚書情眷眷,自憐居士病綿綿。
bù zhī dài de xīn qī fǒu, lǎo xiào yú jūn liù qī nián.
不知待得心期否,老校于君六七年。
“老校于君六七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