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早燈猶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曙早燈猶在”全詩
松檐半夜雨,風幌滿床秋。
曙早燈猶在,涼初簟未收。
新晴好天氣,誰伴老人游。
分類: 秋夜雨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新秋夜雨》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新秋夜雨》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蟋蟀在黃昏時分嗡嗡鳴叫,時間匆匆而過不停留。
松樹檐下深夜的雨,風吹簾幕,秋意彌漫房間。
天剛破曉,燈火依舊燃燒,涼意初生,床上的薄席未收拾。
天氣晴朗,新的一天開始了,孤獨的老人要去游玩,誰能陪伴他呢?
詩意:
《新秋夜雨》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景象,通過對蟋蟀、雨水、風和老人的描寫,展現了時光的流轉和人生的孤獨。詩中的蟋蟀和雨聲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它們的存在提醒人們珍惜時間,因為時光匆匆而過,不會停留。松樹檐下的深夜雨和秋風吹拂的簾幕給人一種寂寥和凄涼的感覺,與老人的孤獨相呼應。清晨時分,燈火依舊燃燒,涼意初生,老人想要外出游玩,但他需要伴侶陪伴,詩中表達了老人渴望有人陪伴的心情。
賞析:
《新秋夜雨》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孤獨的思考和感慨。蟋蟀、雨水和風是詩中的象征意象,它們隱喻著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變遷。蟋蟀在黃昏時分的鳴叫提醒人們時光匆匆,不可逆轉。松樹檐下的深夜雨和秋風吹拂的簾幕營造出一種凄涼的氛圍,與老人的孤獨相呼應,強調了人生中的寂寞和無奈。詩中的老人期待有人陪伴自己去游玩,這是對人際關系和溫暖的向往。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生活孤獨的深刻感受,通過情景的描繪,使讀者產生共鳴,并引發對生命和人際關系的思考。
“曙早燈猶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n qiū yè yǔ
新秋夜雨
xī shuài mù jiū jiū, guāng yīn bù shǎo liú.
蟋蟀暮啾啾,光陰不少留。
sōng yán bàn yè yǔ, fēng huǎng mǎn chuáng qiū.
松檐半夜雨,風幌滿床秋。
shǔ zǎo dēng yóu zài, liáng chū diàn wèi shōu.
曙早燈猶在,涼初簟未收。
xīn qíng hǎo tiān qì, shuí bàn lǎo rén yóu.
新晴好天氣,誰伴老人游。
“曙早燈猶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