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趁西京十五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猶趁西京十五朝”全詩
老于君者應無數,猶趁西京十五朝。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拜表早出,贈皇甫賓客》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拜表早出,贈皇甫賓客》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給出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月一次拜見君王,
早出門,無須擔心路過中橋。
對于您這位多年辛勤為國盡職的君主,
我向來不厭其煩。
正好趁著在西京(長安)任職的十五朝時機,
向皇甫賓客贈送這首詩。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白居易作為官員,每個月都要前往皇帝那里拜見的場景。他不怕早起,即使路過中橋也毫不猶豫地前行。白居易表達了對君主的敬仰和忠誠,并向皇甫賓客贈送了這首詩,以表達他對友情的珍視。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白居易作為一位官員的忠誠和恪守職責的形象。他每月都會準時前往朝廷,不畏早起,不避艱辛。詩中的“中橋”象征著通往皇帝的道路,白居易對此并不畏懼,表示自己對國家和皇權的忠誠。他稱呼皇帝為“君”,表達了對君主的尊敬和敬意。
詩的最后兩句提到了皇甫賓客,皇甫是白居易的朋友,也是知交。通過這首詩的贈送,白居易向皇甫賓客表達了自己對友情的重視和感激之情。
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白居易對君主的敬仰和對友情的珍視。它展示了白居易作為一位官員的忠誠和勤勉,同時也表達了他作為一個人對友情的真誠與感恩之情。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唐代士人的風范和情感世界,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猶趁西京十五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ài biǎo zǎo chū, zèng huáng fǔ bīn kè
拜表早出,贈皇甫賓客
yī yuè yī huí tóng bài biǎo, mò cí qīn zǎo guò zhōng qiáo.
一月一回同拜表,莫辭侵早過中橋。
lǎo yú jūn zhě yīng wú shù, yóu chèn xī jīng shí wǔ cháo.
老于君者應無數,猶趁西京十五朝。
“猶趁西京十五朝”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