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經猶在松陰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開經猶在松陰里”全詩
開經猶在松陰里,讀到南華第幾篇。
分類:
作者簡介(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士,唐睦州分水縣桐峴鄉(賢德鄉)人,字希圣,號東齋,入道后稱棲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區第一位狀元(杭州孔子文化紀念館語),他集詩人、道學家、臺灣第一個民間開拓者于一身的歷史人物。
《訪松嶺徐煉師》施肩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訪松嶺徐煉師》是唐代詩人施肩吾創作的一首詩,描寫了詩人拜訪松嶺上學的仙人徐煉師,與他討論佛經的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千仞峰頭一謫仙,
何時種玉已成田。
開經猶在松陰里,
讀到南華第幾篇。
詩意:
詩人來到千仞峰,看到了一位被封為仙人的徐煉師。仙人不知何時將玉種植成了莊稼田,讓人感嘆不已。他在松樹的陰影下開啟佛經,讀到了南華經的第幾篇章。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詩人訪問徐煉師這一情景,展示了仙人的超凡境界和卓越智慧。詩人借此展現了他對徐煉師的景仰與欽佩。詩中的"千仞峰"、"謫仙"等詞語營造了山嶺險峻之感,而"種玉已成田"則暗示了徐煉師的神奇能力。"開經"一詞則傳達了徐煉師研究佛經的虔誠,而"松陰里"則襯托了一種寧靜與祥和之氣。"讀到南華第幾篇"則表達了詩人的敬佩之情,并展示了他對徐煉師學識的崇高評價。
整首詩既展示了徐煉師的仙人形象,也凸顯了他的學識與智慧,讓人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與詩人的交流也讓人對佛經和南華經的內涵產生了好奇。這首詩通過描寫仙人的故事,以及抒發對他學識的頌揚,既傳達了作者深深的敬意,又啟示了讀者對佛經的探索。
“開經猶在松陰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g sōng lǐng xú liàn shī
訪松嶺徐煉師
qiān rèn fēng tóu yī zhé xiān, hé shí zhǒng yù yǐ chéng tián.
千仞峰頭一謫仙,何時種玉已成田。
kāi jīng yóu zài sōng yīn lǐ, dú dào nán huá dì jǐ piān.
開經猶在松陰里,讀到南華第幾篇。
“開經猶在松陰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