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幽堪講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寺幽堪講律”全詩
寺幽堪講律,月冷稱當禪。
水落無風夜,猿吟欲雨天。
尋師若有路,終作緩歸年。
分類:
作者簡介(朱慶馀)

朱慶馀,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歷二年(826)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為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后大為贊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于是朱慶馀聲名大震。
《送僧游縉云》朱慶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僧游縉云》是唐代詩人朱慶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但望青山去,何山不是緣。
寺幽堪講律,月冷稱當禪。
水落無風夜,猿吟欲雨天。
尋師若有路,終作緩歸年。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送別一位僧人去縉云山游歷修行的情景。詩人望著青山遠去,心中感慨萬分,認為任何一座山都是有緣分的。僧人將要到達的地方是一座幽靜的寺廟,這里適合修行者講授佛教律法,寺廟中的月光冷冽,正適合禪修。夜晚水面平靜無風,只有遠處的猿猴鳴叫,預示著可能會下雨。詩人希望尋找一位導師,如果有前途可尋,那么最終會平緩地回到家鄉。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僧人離去的祝福和自己的思考。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對青山的向往和對緣分的思考。青山象征著寧靜和修行的境地,詩人認為任何一座山都是有緣分的,體現了他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深刻思考。在描繪寺廟時,詩人用簡練的語言揭示了寺廟的幽靜和適合修行的環境,月冷稱當禪,給人以凝重的氛圍。詩人運用水落無風夜、猿吟欲雨天的描寫,增加了詩詞的氣氛和神秘感。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未來尋找導師和平緩歸鄉的期望,體現了他對于自己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希望。整首詩詞意境深遠,語言簡練,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內心感受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引發讀者對人生和緣分的思考。
“寺幽堪講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yóu jìn yún
送僧游縉云
dàn wàng qīng shān qù, hé shān bú shì yuán.
但望青山去,何山不是緣。
sì yōu kān jiǎng lǜ, yuè lěng chēng dāng chán.
寺幽堪講律,月冷稱當禪。
shuǐ luò wú fēng yè, yuán yín yù yǔ tiān.
水落無風夜,猿吟欲雨天。
xún shī ruò yǒu lù, zhōng zuò huǎn guī nián.
尋師若有路,終作緩歸年。
“寺幽堪講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