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備戎裝嘶數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來備戎裝嘶數騎”全詩
來備戎裝嘶數騎,去持丹詔入孤舟。
蟬鳴遠驛殘陽樹,鷺起湖田片雨秋。
到日重陪丞相宴,鏡湖新月在城樓。
分類:
作者簡介(朱慶馀)

朱慶馀,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歷二年(826)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為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后大為贊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于是朱慶馀聲名大震。
《送浙東周判官》朱慶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浙東周判官
久聞從事滄江外,
誰謂無官已白頭。
來備戎裝嘶數騎,
去持丹詔入孤舟。
蟬鳴遠驛殘陽樹,
鷺起湖田片雨秋。
到日重陪丞相宴,
鏡湖新月在城樓。
譯文:
送浙東周判官
久聞說你出征在滄江之外,
誰說你已經沒有官職連白發都有了。
你來備齊軍裝,幾匹馬嘶鳴,
你去帶著丹書懷揣乘孤舟。
蟬聲在遠驛中響,夕陽灑在樹上,
白鷺在湖田間起飛,雨中的秋意更濃。
待到你再次陪同丞相宴請的日子,
鏡湖中的新月依舊掛在城樓。
詩意及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朱慶馀寫的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浙東周判官。詩人通過描繪周判官出征的場景,展示了他的仕途經歷和身份變遷,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祝福之情。
詩的開頭,詩人用“久聞從事滄江外”來形容周判官的官位已經升到了在滄江之外,也就是離故鄉很遠的地方,說明了他在官場上經歷了風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接著,詩人展示了他成熟穩重、有軍事才能的形象,用“來備戎裝嘶數騎”形容他帶著戰馬準備出征,充滿了英勇和壯志雄心。
而后,詩人描繪了離別的情景,蟬鳴、殘陽、鷺起,畫面感極強,傳遞出濃郁的離別和辭職的意味。尤其是“湖田片雨秋”,用片雨凄涼的景象,給人一種凄迷的感覺,加深了離別的悲涼之情。
最后兩句,“到日重陪丞相宴,鏡湖新月在城樓”,表示將來周判官還會重回朝堂,繼續為國家貢獻。鏡湖新月的景象暗示周判官將再次出任重要職務,希望他在未來的事業中能夠光輝繼續。
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潔,形象鮮明。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具體的情景,展示了詩人對周判官的敬佩和送別之情,向讀者展現了周判官嶄新的前程和希望。同時,這首詩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們對仕途的關注和對官職的重要性的認知。
“來備戎裝嘶數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è dōng zhōu pàn guān
送浙東周判官
jiǔ wén cóng shì cāng jiāng wài, shuí wèi wú guān yǐ bái tóu.
久聞從事滄江外,誰謂無官已白頭。
lái bèi róng zhuāng sī shù qí,
來備戎裝嘶數騎,
qù chí dān zhào rù gū zhōu.
去持丹詔入孤舟。
chán míng yuǎn yì cán yáng shù, lù qǐ hú tián piàn yǔ qiū.
蟬鳴遠驛殘陽樹,鷺起湖田片雨秋。
dào rì zhòng péi chéng xiàng yàn, jìng hú xīn yuè zài chéng lóu.
到日重陪丞相宴,鏡湖新月在城樓。
“來備戎裝嘶數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