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山須鬢綠無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對山須鬢綠無塵”全詩
住山道士年如鶴,應識當時五老人。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贈五老韓尊師》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五老韓尊師
有客齋心事玉晨,對山須鬢綠無塵。
住山道士年如鶴,應識當時五老人。
中文譯文:
贈送給五老韓尊師
有客人,在露天齋房思考心事,夜晚聽到鳥鳴,對著青山,發現自己的白發還是沒有塵垢。
居住在山上的道士,年紀仿佛鶴一般長壽,應該認識當年的五位老人。
詩意:
這首詩是作者趙嘏贈送給五老韓尊師的一首贊美之作。詩中通過描寫一個心事重的客人,以及住在青山中的年長道士,向五位老人致敬。詩中展示了傳統文化中對尊師重道的態度,將老師比作長壽的鶴,并認為這五位老人應該認識他們當年的師傅。整首詩以深深的敬意和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五老韓尊師的欽佩和感激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淡然寧靜的山水畫面,同時又蘊含了對韓尊師的敬意和仰慕之心。通過對寧靜山水和年長道士的描寫,表達了對韓尊師長壽和智慧的羨慕,并將其視作是傳統文化智慧的象征。整首詩通過溫婉的口吻和平和的情緒,給人一種清靜、慰藉的感覺,使人心生敬仰和向往之情。+
“對山須鬢綠無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wǔ lǎo hán zūn shī
贈五老韓尊師
yǒu kè zhāi xīn shì yù chén, duì shān xū bìn lǜ wú chén.
有客齋心事玉晨,對山須鬢綠無塵。
zhù shān dào shì nián rú hè, yīng shí dāng shí wǔ lǎo rén.
住山道士年如鶴,應識當時五老人。
“對山須鬢綠無塵”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