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亂鳴僧未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水亂鳴僧未歸”全詩
寒泉何處夜深落,聲隔半巖疏葉聞。
溪戶無人谷鳥飛,石橋橫木掛禪衣。
看云日暮倚松立,野水亂鳴僧未歸。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尋僧二首》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尋僧二首》是唐代趙嘏所作,下面是對這首詩詞進行的分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殿宇參差,陽光斜照下墜落塵土,
庵堂在西邊,一片云歸去了。
深夜的寒泉,從何處落下?聲音隔著山巖,偶爾聽到葉子的輕聲響。
溪水旁沒有人,只有谷鳥飛過。
石橋橫在木頭上,上面掛著僧侶穿的衣服。
傍晚看云,倚在松樹旁靜靜立著,
野水亂鳴,僧侶還未歸來。
詩意:
這首詩以尋覓僧侶為主題,描述了一個僧侶寂靜的庵堂,以及周圍的自然景色。通過描繪景物和氛圍,表達了詩人對僧侶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細膩的描寫手法,將景物與情感緊密結合,展現了深山僻谷的寧靜和僧侶的虔誠。通過描寫殿宇、庵堂、山水等具體的景物,在讀者心中繪制出一幅靜謐安寧的畫面。詩人還特別寫到了天色漸暮時的云彩,以及野水的湍急聲音,這些細節描寫不僅讓詩詞更具感染力,也增強了整體的意境。
整首詩以“尋僧”為線索,表達了詩人對僧侶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贊美。詩中沒有過多的修辭和華麗的辭藻,而是通過樸實的描寫和深沉的情感,細致地展現了僧侶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讀這首詩詞,會感受到寧靜與平和的氛圍,也能夠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尋找內心寧靜的重要性。
“野水亂鳴僧未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ún sēng èr shǒu
尋僧二首
tái diàn cēn cī rì duò chén, wù xī guī qù yī ān yún.
臺殿參差日墮塵,塢西歸去一庵云。
hán quán hé chǔ yè shēn luò, shēng gé bàn yán shū yè wén.
寒泉何處夜深落,聲隔半巖疏葉聞。
xī hù wú rén gǔ niǎo fēi, shí qiáo héng mù guà chán yī.
溪戶無人谷鳥飛,石橋橫木掛禪衣。
kàn yún rì mù yǐ sōng lì, yě shuǐ luàn míng sēng wèi guī.
看云日暮倚松立,野水亂鳴僧未歸。
“野水亂鳴僧未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