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塵寒袖共東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暖塵寒袖共東風”全詩
尊前盡日誰相對,唯有南山似故人。
玄發侵愁忽似翁,暖塵寒袖共東風。
公卿門戶不知處,立馬九衢春影中。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下第后歸永樂里自題二首》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下第后歸永樂里自題二首
無地無媒只一身,
歸來空拂滿床塵。
尊前盡日誰相對,
唯有南山似故人。
玄發侵愁忽似翁,
暖塵寒袖共東風。
公卿門戶不知處,
立馬九衢春影中。
中文譯文:
我無職位、無人支持,只有一身才華,
回到家中,只能擦拭床上的塵土。
整日里,誰來與我共對飲,
只有南山仿佛是我的舊友。
黑發漸轉蒼白,忽然像個老翁,
溫暖的塵埃,冷冽的袖風共同感受。
公卿之家,我不知道在哪里,
我站在九衢之間,春天的影子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趙嘏創作的,表達了詩人回到家鄉永樂里的孤獨和失意之情。詩中,詩人描述了自己下第歸來后的境遇,他沒有媒體和人際關系的支持,只有一身的才華。回到家中后,他發現床上積滿了塵土,沒有酒友可以與他共飲。然而,唯有南山給他一種故人般的感覺,給他一種溫暖與安慰。
詩中描寫了詩人逐漸蒼老的頭發,象征著他的驕傲和自尊被歲月磨滅,逐漸變得平和和淡薄。他感受到了春風吹拂,塵埃暖和,寒冷的袖風共同陪伴著他度過時光。
最后兩句詩中,詩人表達了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不被知曉,他站在繁華的九衢之間,卻看不見公卿大家的門戶。這里反映了詩人的孤獨和無助,同時也表達了他對于社會的疏離感。
整首詩通過對詩人回歸家鄉后的遭遇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失落和無奈。他在孤獨中感受到了南山的陪伴和溫暖,同時又意識到了自己在社會中的邊緣地位。這種對現實的思考和對生活的反思,展現了詩人在坎坷中依然保持骨氣和文人自傲的精神。
“暖塵寒袖共東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dì hòu guī yǒng lè lǐ zì tí èr shǒu
下第后歸永樂里自題二首
wú dì wú méi zhǐ yī shēn, guī lái kōng fú mǎn chuáng chén.
無地無媒只一身,歸來空拂滿床塵。
zūn qián jǐn rì shuí xiāng duì, wéi yǒu nán shān shì gù rén.
尊前盡日誰相對,唯有南山似故人。
xuán fā qīn chóu hū shì wēng, nuǎn chén hán xiù gòng dōng fēng.
玄發侵愁忽似翁,暖塵寒袖共東風。
gōng qīng mén hù bù zhī chù, lì mǎ jiǔ qú chūn yǐng zhōng.
公卿門戶不知處,立馬九衢春影中。
“暖塵寒袖共東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