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簾似水滿床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簾似水滿床秋”全詩
目前已是陵陽路,回首叢山滿眼云。
晚樹蕭蕭促織愁,風簾似水滿床秋。
千山不礙笙歌月,誰伴羊公上夜樓。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發新安后途中寄盧中丞二首》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發新安后途中寄盧中丞二首》
樓上風流庾使君,
笙歌曾醉此中聞。
目前已是陵陽路,
回首叢山滿眼云。
晚樹蕭蕭促織愁,
風簾似水滿床秋。
千山不礙笙歌月,
誰伴羊公上夜樓。
中文譯文:
樓上住著風流的庾使君,
我曾在這里聽到笙歌繁盛。
如今已經是在陵陽路,
回頭看見遠處山巒被云霧覆蓋。
晚上,樹葉蕭蕭,加速編織出愁腸。
風簾像水一樣鋪滿了床,秋意漸濃。
千山萬水也擋不住笙歌和明月,
誰會陪伴羊公上夜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從新安離開之后,在途中的感受和情緒。詩中描述了樓上住著風流的庾使君,曾經在那里聽到過笙歌的歡樂。如今已經離開了這個地方,行進在陵陽路上,回頭望去,遠處的山巒被云霧籠罩。
晚上,樹葉在風中發出蕭蕭之聲,加速了作者內心的憂愁。風簾像水一樣覆蓋在床上,給人一種秋意盎然的感覺。即使有千山萬水,也無法阻擋笙歌和明月的美好,但是在這個夜晚,誰會陪伴羊公上夜樓呢?
這首詩通過描繪景物和情感,表達了作者離別的心情,以及對美好時光的懷念。一方面,樓上的笙歌和風流的庾使君成為了別離的象征,讓作者有了離去的惋惜;另一方面,詩中描繪的叢山、云、樹、風簾等元素,都營造出了一種秋天的寂寥和凄涼之感。整首詩以抒情的方式,表達了作者深深的憂愁和離情別緒,其中蘊含著對友誼和舊時光的思念,展示了唐代詩人以自己的深情來抒發舒心和懷念之情的特點。
“風簾似水滿床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 xīn ān hòu tú zhōng jì lú zhōng chéng èr shǒu
發新安后途中寄盧中丞二首
lóu shàng fēng liú yǔ shǐ jūn, shēng gē céng zuì cǐ zhōng wén.
樓上風流庾使君,笙歌曾醉此中聞。
mù qián yǐ shì líng yáng lù, huí shǒu cóng shān mǎn yǎn yún.
目前已是陵陽路,回首叢山滿眼云。
wǎn shù xiāo xiāo cù zhī chóu, fēng lián shì shuǐ mǎn chuáng qiū.
晚樹蕭蕭促織愁,風簾似水滿床秋。
qiān shān bù ài shēng gē yuè, shuí bàn yáng gōng shàng yè lóu.
千山不礙笙歌月,誰伴羊公上夜樓。
“風簾似水滿床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